26. 二十六章(1 / 2)

送嫁隊伍很長,最前麵是負責護送的旅賁營衛隊,然後是拓跋驍帶入城中的一百精騎,如進城時那樣,現在出城也依舊浩浩蕩蕩;再後麵才是薑從珚的婚車和送嫁隊伍。

除了負責儀仗的編隊外,後麵更是跟著綿延數裏的工匠隊伍。

拓跋驍來梁國結盟,自然不可能隻有娶公主一個條件。表麵上是平等結盟,其實梁國對於結盟的需求更急迫,自然就處在了被動的地位。

草原上的牧民遊牧而生,善於放牧、漁獵和打仗,卻不擅長各種技藝和農事,拓跋驍要求梁國送出匠人和各種書籍,還有中原產出的各種物資。

梁帝當然不願意如此低聲下氣跟朝貢一樣,這讓梁國的臉麵往哪兒放,讓他這個一國之君的臉麵往哪兒放?

奈何拓跋驍態度極為強硬,梁國現在確實有求於他,否則萬一觸怒拓跋驍使他徹底倒向匈奴,那時梁國才真正危矣。

經過你來我往的一番拉扯,拓跋驍知道梁國的底線後做了讓步,同意用馬匹來跟大梁交換,但要的物資卻更多了,除了米鹽茶,甚至包含了鐵。

大梁立國之初,幽燕十二州還在胡人手中不曾收複,西北草原更是長期被匈奴、羌氐占據,國內並無天然廣袤的養馬之地,一直一來戰馬緊缺。

太.祖當初登基之後還要四處征戰,就是想要從胡人手中奪回幽燕之地,這樣不僅可以養馬,還能將胡人抵擋在關外,不用再耗費巨大的兵力去建立防線,可惜直至太.祖駕崩,堪堪收回三城。

而後先帝即位,為了坐穩自己的皇位,同時也是形勢所迫不得不再次跟胡人開戰,但他那時剛登基,還沒完全掌控朝堂,大臣們舉薦定安侯周瓊為統帥。

周瓊戰功卓著善於把握大局,又與胡人交手數次,對他們的路數十分熟悉,是統帥的不二人選,卻被先帝拒絕了,因為周瓊是跟隨太祖打天下的老臣,還是完全的太子黨,又出身寒門,雖然太.祖和昭文太子已經辭世,可皇孫薑淮還在,出於種種思量和考慮,先帝並沒有用他,反而以周瓊年事已高,讓他安享晚年,兵不血刃地奪走了他手裏的兵權。

後來先帝啟用了他還是淮陰王時就跟在他手下的王熷為大將軍,率兵十萬與胡人交戰,然而此戰結果可謂慘烈!胡人雖沒能入侵中原,可太.祖曆經萬險才奪回來的三座城池又重新落回胡人手中,那十萬將士更是用血肉之軀才堪堪阻擋了胡人的馬蹄。

這一戰讓剛從戰亂中喘息過來的梁國再次元氣大傷,不過胡族也沒好到哪兒去,同樣損失慘重,看到大梁的士兵如此不畏死,輕易不敢再南下,如此,周邊暫時安穩了幾年。

這些軍隊都是太.祖和昭文太子親自磨煉出來的,以將士們的戰鬥力是不該打得如此慘烈的,隻怪先帝用錯了主帥,王熷徒有虛名,實際上並未真正打過幾場漂亮的勝戰,更不要說與胡人交手的經驗,這場戰最終打成這樣似乎也是注定的。

當時朝中許多太.祖舊部對先帝的做法頗有微詞,甚至懷疑先帝是不是真的有這個能力擔起這個位置,主少國疑,可如果皇帝自己懷著私心,又當如何?

先帝急需一套能完全站在自己這邊的班底幫他坐穩來之不易的皇位,於是開始重用士族打壓寒門,隨著他登基日久,朝堂上終於沒了寒門庶族的立足之地。

他重用士族穩固了自己的皇位,卻給大梁江山植入了一株無可挽救的病毒,病毒得到滋養,開始肆無忌憚地吞噬宿主,直到將這具龐大的軀體啃噬殆盡,自己最終也隨之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