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貳臣之策(2 / 2)

洪承疇沒有理會濟爾哈朗的急燥,而是按著自己的思想說下去:“王爺,那高旭雖然新政迭出,已坐擁百萬會民,十萬強兵,萬裏海路,但是他不是無弱可破。”

濟爾哈朗翻了翻白眼,暗想這老匹夫終於進入正題了,不由問道:“這高賊有什麼破綻可尋?”

洪承疇道:“他製定的那部憲章就是破綻。那部同盟憲章大力宣傳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種民貴君輕思想,完全是無君無父。又說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而非一家一姓之天下,視朱明宗室為無物。但是他的會社又打著恢複大明的旗號。高賊與朱明宗室之間的貌合神離,離心離德,我們可以利用這一。”

濟爾哈朗啞然失笑道:“怎麼洪先生妄想用那些朱明宗室來製衡高賊?說實在,要是那些宗室有這個能力,也不會讓我師一下江南,半壁江山就拱手奉上了。再說,據本王所知,這些宗室有名望的,也隻有兩廣的桂王和唐王,他們為了大統的虛名正同室操戈,遠水救不了近火,哪裏有製衡高賊的能耐?”

洪承疇道:“王爺,你忘了浙江還有一個魯王。”

濟爾哈朗嘲諷地笑笑,道:“那個魯王朱以海?去年張存仁領部一渡錢塘江,就把魯王的浙兵打得落花流水。他有什麼能力來製衡高賊?”

洪承疇道:“高賊有實力,但無大義。除了受了蒙蔽的會社人,天下人誰不知道他是海賊出身。他高舉恢複華的大旗,卻沒有奉迎一位朱明宗室,甚至還公然不倫不類地以憲曆來紀元。再有他廢除八股,不知斷了天下多少士子的科舉之道。相比起來,魯王雖無實力,但並不是沒有製衡高賊的辦法。”

濟爾哈朗問道:“什麼辦法?”

洪承疇道:“大義。”

濟爾哈朗冷笑一聲,暗想你這老匹夫還好意思提大義,道:“大義?大義多少錢一斤?這年頭,最不值錢的就是大義了。”

洪承疇道:“王爺,如果那魯王有收複杭州的聲望呢?”

濟爾哈朗聽了一愣,疑問道:“那朱以海憑什麼來收複杭州?憑他的那幾千不入流的蝦兵蟹將麼?”

洪承疇又道:“王爺,如果高賊領兵傾力進攻杭州,你認為孔有德、張存仁能守得住麼?”

濟爾哈朗眼睛一瞪,道:“守不住也得守。”

洪承疇道:“那高賊能以一鎮人馬在吳淞、福州兩城之外,大破尼堪、勒克德渾倆貝勒的精銳,絕非浪得虛名。那孔有德部雖然是神機營,但大都是舊式火繩鳥銃,而非賊兵的新式自生火銃。如果野戰,無論火器,還是戰誌,孔有德恐怕都力不從心。如果憑城死守,但杭州城的城牆不比常州、蘇州,常年失修,沒有加固,也沒有修建棱型炮台,反之,賊兵火炮犀利,以杭州城防的虛弱,戰果不容樂觀。”

“如果杭州有危,王爺又不能見死不夠,隻得調派援兵。但是江寧(南京)是根本重地,我師兵力有限,固守有餘,進取不足,要是分兵杭州馳援杭州,援兵少恐賊兵圍城打援,援兵多則削弱了江寧城的防禦,恐賊兵從長江水路偷襲。”

“由於蘇鬆為賊兵所製,運河不通,浙江錢糧無法北上,杭州幾成飛地。我師守之無味,棄之可惜。要是孔、張兩部失守杭州,那麼,高賊就坐擁江、浙、閩三省,以三省之資源,更加的勢大難製。如果我部主動撤出杭州,命孔、張兩部兵出杭州,作出北伐蘇鬆的佯動,然後安排留守杭州城的一支綠營人馬佯降舉義,迎紹興的魯王入主杭州。如此一來,魯王以光複杭州的聲望,勢必得到浙江民心,甚至得到天下舊朝遺民的人心,要知道,杭州曾為宋時陪部,不同於一般城池,其意義不同尋常。”

“為了製衡高賊,我們甚至可以暗扶植魯王,讓他立穩浙江。如果魯王入主浙江,有了光複杭州的聲望,勢必能得到浙江官紳的支持,那高旭萬萬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韙來攻伐杭州。這樣,那高賊想把江浙閩聯成一體以自固的算盤就破產了。高賊自立之心,路人皆知,而魯王又有了光複杭州興大明的虛名,雙方近在咫尺,按照國人的習性,到時又免不了一番明爭暗鬥。”

“如此,在兩廣,有桂唐爭立;在江浙,又有高魯之爭。王爺則鎮守江寧,與魯王遠交近攻,共同製壓高賊,坐收漁翁之利。對於魯王這些宗室來說,隻要那高賊有自立之心,無論他如何誌在恢複,也等同於李闖之流的亂臣賊子。當年弘光朝就曾有借我師以平寇的舊事,那魯王為了自保,想必也不介意。”

濟爾哈朗聽罷,沉默了一番,突然失笑道:“如果本王棄守杭州的消息一傳到bě 精,想必滿朝嘩然。洪先生,你這真是名副其實的拙計啊。”

洪承疇道:“王爺,賊兵勢大,現在萬萬不可在於一城一池之得失,以魯製高之策,形勢所迫,已是勢在必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