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新體係(2 / 2)

以參謀部為首,任命閻應元為第一任參謀長,其成員由陸軍和海軍的優先將領組成,以參謀會議的形式輔助督帥高旭形成決策。

除了憲政、行政、律政三司與督帥府之外,高旭又新設都察院和科學院。

都察院下設廉政公署,作為會社各級政府機構的監察係統。對於廉政公署的署理長,高旭有意讓黃宗羲擔任。隻是暫時來說,黃宗羲初入會社不過半年,資曆不足,還需要一個足夠長的試用考察期。

至於科學院,與士人的科舉毫無關係,而是一個新技術的研發部門,由那些一技之長的工匠組成。科學院暫時設在高氏工坊之。科學院將是高旭重視匠人階層、開發新技術的標誌性部院。

在三司之,憲政、行政二司的司理長分別由顧炎武、沈廷揚擔任,但律政司的司理長,高旭一直找不到適合的人選。在高旭的構想,律政司是是**司法組織,掌起訴、判決、懲處、獄政等職,負責律政司的人必須是一個一心為公,而且親不認的家夥。

但是高旭見到閻爾梅之後,直覺這個“死將為厲鬼,生且做頑民”的老頑固,似乎是律政司司理長的好人選。

如果以冷酷的性情,以及滿臉麻坑的凶惡來說,閻應元被稱之為“閻羅王”的話,那麼長著一張慘白、毫無血色的僵屍臉,當初為了反清而殺妾、焚家、毀去祖墳的閻爾梅,其性情之孤厲,當得上是視私情為無物的“白無常”。

倆人皆是姓閻,性情都傾向凶狠,但閻應元卻是對於自己唯一的兒女閻小玉視若珍寶,觸之猶如逆鱗,但是閻爾梅則是為了大義,為求無所牽掛,不惜手刃至親,讓人悚然。

對於高旭悍然的焚詔行動,忠於大明的閻爾梅心自有一股憤懣之氣。但他初入同盟會,資曆尚淺,就算是反對,效果也是微不足道。他一邊心懷對大明王朝的留戀,一邊也明白這些朱明宗室正如顧炎武所言,人人皆是扶不上牆的爛泥,要想反清,就必須憑借著同盟會這個新興團體。

但是,像閻爾梅這樣的明眼人都知道,高旭的焚詔立憲,已完全拋棄了大明旗幟。他提出的“驅逐韃虜,恢複華”的口號,恢複的華不再是朱氏大明,而是他的高氏華。易朱而立之心,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高旭知道,暫時來說,這個閻爾梅心有大明正統的執念,他雖然加入會社,隻是為了抗清大勢,並不是真正的同道人。

但是,高旭也有足夠的自信,這個同盟會是個大染缸,隻要閻爾梅跳了進來,總有一日會蛻變為自己的支持者,成為律政司的首任司理長。

大年初三的參政會一直開到深夜才結束。

在會議上,高旭拋出了一攬改革計劃,比如三司分立,改軍政司為督帥府,新立都察院和科學院,建立上海行政特區,籌建複旦公學和黃浦軍校,這些計劃的推行沒有受到太大的阻力,隻是有些部門的負責人選,還需要進一步的選拔。高旭把架先搭起來,但完善計劃還需來日方長。

自大年初四開始,同盟會的各司部就進入了緊張的工作之。作為一個新生團體,那種自上而下的工作熱情完全不是晚明官場上那般拖拖拉拉,每一項指令從崇明總部發出,具體落實到光複區,這個流程可謂是朝令夕達,暢通無阻。

作為同盟會的大佬之一,顧炎武的幹勁最為凶猛,他早在年底就已經籌備好的各個宣政隊,就開始秘密向江西、湖廣、山東、河南、山西這個滿清控製區挺進,暗聯絡抗清誌士,發展地下會員。為了推廣同盟會運動,顧炎武不遺餘力,每個宣政隊都攜帶了大量的《華報》新年期刊以及宣傳同盟憲章的傳單,以江南為,向全國各地散發。

閻應元的身份從原先的軍政司司理長,變成督帥府的總參謀長,但他仍然是同盟軍領導層除高旭之外的第二人。對於同盟軍今年的軍事行動,將由閻應元全麵支持。

自正月初四開始,閻應元的參謀部就開始調兵遣將,集結兵力。鐵一鎮項真達、羅牛、侯世蔭、湯誌遠這些新生代將領,以及出身紹興師爺的狗頭軍師魯無巧,出身鄭氏的將領洪旭,舉義反正的李元胤,除了忠義鎮號稱“蟑螂”和“螃蟹”的倆個攻守名將——何常和季從孝領部駐紮在常州城,監控駐紮在丹陽的清兵動向之外,幾乎同盟軍的主要將領都來到崇明。

一時間,崇明將星雲集,江南戰雲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