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計劃(2 / 2)

興四府的直屬區外,又發展了許用負責的福建分會,黃宗羲負責的浙江分會,以及閻爾梅負責的江淮分會,登記在冊的會員已經達到三十萬,至於從屬會員的會民家庭,已達到數百餘萬,而且在理論上光複區內的百姓都算是會民。

顧炎武道:“今年會務在淪陷區的拓展方向,將是沿著長江,溯江而上,向皖南、江西、以及湖廣方向延伸。”

沈廷揚聽罷,搖著頭道:“我們會社的發展太快了,欲速則不達。以本司來,我們光複區內的會務還沒有站穩腳根,去年年底又派遣了一批幹員到福建,現在江南四府各級分司分部的幹員奇缺,當務之急,本司認為以穩定光複區為主。”

在職能上,顧炎武的宣政司相當於外務部,而沈廷揚的行政司是內務部。沈廷揚的意見是同盟會的業務擴張太快了,消化不了。

顧炎武應道:“光複區的新政缺乏幹員,我們可以不拘一格招募人才。如今我們廢除了八股取士,各府縣開辦新學,分為數學、國學、格物諸科,學員不再是死讀聖賢書的書呆。而且我們擁有三十萬會員,隻要在春季舉行一次會試,大可以選拔出一批具有實務能力的幹員,分配到各地的分司各部裏去。”

對於廢除八股取士,沈廷揚並還是十分讚同,但對於高旭提倡出來的實學興邦,還是認同的。況且在同盟會的權力架構內,以他為代表的官紳階層隻占了其的一部分,反之以高老頭為代表的商人階層,以及以江陰係為代表,因軍功而起的草根階層,占了絕大部分。高旭奉行重商、重匠、重軍、重實學的新政,自此以後,萬品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往事將一去不返,大量的商人,軍人,匠人,都將在會試脫穎而出。聖賢書讀得好,八股做得好,百無一用。

沈廷揚道:“舉行會試已迫在眉睫,本司建議三月份的會試提前到正月旬。”

高旭點點頭,應道:“對於第一場會試,我們需要不拘一格,不要求聖賢書能讀得倒背如流,隻要有一技之長,我們都要招募進來。還有,行政院今年恢複生產,發放撫恤金的預算需要多少?”

一說到錢,高老頭終於長臉了,他笑嗬嗬地接過高旭的話,拍拍胸脯,對於親家公沈廷揚道:“我們華商會現在窮得隻剩下錢了。行政院需要多少錢糧,華商會都能籌備得出,足夠可以讓我們的地盤免稅三年。”

對於老頭那付暴發戶的行徑,連高旭都不下去了。沈廷揚也是滿頭黑線,那種恥於為伍的心思又泛濫起來,但高老頭終究是金主,江南蘇鬆兩府的生產能在短短一年間恢複過來,建設資金全部來自高氏為代表的華商會商人購買光複券的支持。說起來,現在同盟會的會庫負債累累,要是華商會索債,馬上破產。

高老頭口氣這麼大,自然是因為高氏繼承了鄭氏的海上遺產,海上貿易的巨額利潤,一年數千萬兩的收益,足夠讓高老頭挺直腰幹,氣十足。當年崇禎最愁的是什麼?不就是國庫空空麼。

沈廷揚知道動用華商會的資金越多,這個商人階層就會在同盟會奪取更多的政治利益,但是同盟會靠的就是華商會商人的巨量資金,以及同盟軍的所向披靡才能立足的。商人,武夫,這兩個當初完全沒有社會地位的階層,成為會社力量的支柱。至於不通實務的人,又受到一技之長的匠人的衝擊。在會政,人想獨家治政,根本已經變成往事了。

沈廷揚感慨歸感慨,還是捏著鼻向高老頭提交了今年天量的建設預算資金。

作為是激進主義者,顧炎武又道:“前人有言,欲固東南者,必爭江漢;欲窺原者,必得淮泗。有江漢而無淮泗,國必弱;有淮泗而無江漢之上遊,國必危。所以,我們對湖廣的滲透拓展勢在必行,將來我們從韃手光複江西、湖廣兩省,我們才算真正的立足江南。”

沈廷揚又是失笑地搖搖頭,道:“如今南京、杭州尚在滿清手,那鄭親王濟爾哈朗、貳臣洪承疇坐鎮南京城,恭順王孔有德坐鎮杭州城,你倒眼饞到江漢、淮泗那裏去了。顧司理你想得太遠了。”

顧炎武道:“本司理隻負責宣政事務,把我們會社的口號綱領傳播至大江南北的每個角落,盟約各地的仁人誌士,共同奔赴驅逐韃虜、恢複華的偉業。至於光複南京、杭州兩城,那是軍政司的職責了。”

顧炎武把皮球踢到閻應元那裏,又對閻應元激將道:“閻司理,軍政司今年的光複計劃如何?我們隻有光複了南京、杭州兩城,我們才真正有大成之日啊!”

麵對顧炎武的渴望大成之日的熱切,閻應元那嚇人的麻臉上仍然冷酷如初,沉聲道:“本司一定如你如願。”

閻應元說罷,轉頭瞧了高旭一眼,得到高旭點點頭示意之後,他才立起身,走到懸掛大廳巨幅的江南形勢圖下,全盤托出同盟軍今年的行動計劃。

當眾人聽罷閻應元的計劃之後,人人麵麵相覷,震撼得說不話來。

顧炎武拍案而起道:“如若功成,當是天地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