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焚詔(1 / 3)

更新時間:20-06-0

雖然作為同盟會軍政的領導者,但無論是年紀、輩份、資曆,還是性格使然,高旭向來沒有自視高人一等的自傲。高旭也沒有像通常的那樣,等所有參會人員入座之後,他才最後一個進場。反之,高旭是第一個進入參議廳的,而且立在大廳的門口之外,笑容可掬地迎接著一個個大佬的到來。

跟在高旭身後的,除了四處巡邏負責安全的憲兵統領鄔含蓄之外,還有夏完淳、沈從倆人。

夏完淳是浦東軍區新兵訓練營的教務長,沈從是上海縣的行政縣理長,倆人一一武,當初都作為高旭的勤務員,都算是高旭的門生。所以,一回到總部,倆人就習慣的在高旭的身後找到自己的位置。

夏完淳理著小平頭,一身新式的掛著四維袋的同盟裝,生氣勃勃。沈從則是蓄著長發,穿著漢服,風度翩翩,倆人的衣著打扮一新一舊,各有英姿。現在的光複區內,長發和短發,漢服和同盟裝,一個是時尚,一個是傳統,倆者兼容並包,互相共存。

高旭自然是短發同盟裝的打扮,這個打扮本來就是最顯著的高氏。他向來是新政身體力行的推動者,至於漢袍,高旭現在都把它當作睡衣的。

在同盟會的每一個元素,高旭現在大力推廣他的第三條路線,既不同於剃發易服的滿清,也區別於死氣沉沉的南明。他就像老天扔到大明的病毒,從習俗、理念、學識這些細節開始,慢慢地感染著他的周邊,從點至麵,逐漸散成一個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但是煥然一新的潮流。

首先聯袂而來的是高老頭和沈廷揚這一對親家。在他們的身後跟著一大批隨從。高旭在參議廳大門外迎了上去,對於這倆個長輩,高旭按著大明的習俗施禮道:“見過沈司理,高會長。”

雖然高旭一直在公共場所不論私誼,隻以公職相稱,但倆個老人仍然老懷開慰,特別是高老頭,瞧著有著大出息的兒,簡直是飄飄欲仙,那爽得透骨的笑容越發顯得猥瑣幾分,使得個性向來嚴謹的沈廷揚又忍不住錯開一步,那種恥於為伍的心思又泛濫開來。幸好沈廷揚了神采飛揚的女婿,被高老頭的猥瑣敗壞的心情又好了起來。對於沈廷揚來說,每次在親家公高老頭這裏的毒,都在乘龍快婿高旭這裏找解藥。

高老頭身後跟著江南艦隊的提督史戰史必達。他是高老頭倆個最重要的養之一,另外一個是閩海艦隊的提督趙天武。在同盟會,水師一直掌控在高氏的手,基本上都是高氏的私軍。高旭將近一年沒見到史必達,現在見他仍然是一副放-蕩不羈的樣,眼神總是懶洋洋的,神色總是一副欠揍的模樣,他與趙天武沉穩的性簡直是兩個極端。但是這家夥在水戰上的靈性,能讓高旭無視他性格上的很多缺點。

高旭拍拍史必達的肩膀,無語地笑了笑。史必達懶洋洋地點點頭向高旭致意一下,走到高旭的身後,與夏完淳、沈從倆人立在一起,作為高旭的迎賓隨從。他曾經是高旭的旭衛隊長,論起資曆來,比夏、沈倆人還老。要知道,現在高旭身後的隨從位置,不是高旭的心腹根本沒有站立的資格。

在沈廷揚的身後,跟著陳龍、程璧、孫兆奎這些官。在江南光複區,除了最重要的蘇州府由沈廷揚直屬,其它鬆江、常州、嘉興三府的地方政務分別由陳龍、程璧、孫兆奎三人負責。在吳淞之戰,旭衛鎮的戰力折服了陳龍,他那句“大明興之路,當由高氏始!”的感慨讓他在世人眼打上了深刻的高氏烙印。孫兆奎原是太湖義軍的軍師,現在太湖義軍首領吳易已加入同盟軍,改製後成為忠義鎮序列下的一個統領,駐守在無錫。孫兆奎舉人出身,則是進入行政係統,負責嘉興府的政事。

高旭與陳龍、程璧、孫兆奎等人寒暄幾句,分別握手致禮。廢除了跪拜,這個握手禮也是同盟會推廣的禮節之一。當然始作俑者自然是高旭。這個新式禮節也是上行下仿的產物。時至今日,身居上位,高旭再也不再刻意入鄉隨俗,壓抑自己那些從後世帶來的“不良習慣”。他現在是把同盟會這個跨時代組織當成一張白紙,肆意地信手塗鴉著。

握住對方的手,把自己的熱情傳播給對方,這不失為一種有效的社交方式。當然,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開始的時候,握手禮仍然很別扭,但是在同盟會運動這樣猶如融爐的大環境裏,高旭的一言一行,已成為百萬會民爭起效仿的焦點,一年不到的時間,就在崇明島內流行起來。

高老頭身後跟著的是來自華商會的三個大股東——程度、龔自正、盛維真。盡管高旭是初次與這些華商會的大商人見麵,但通過鄔含蓄提供的憲兵處背景檔案,高旭都了解了他們的來曆。

那個程度出身徽商。高旭當時一他姓程,立即與程璧、程平這倆人聯係起來,但是一查他的簡曆,才知道他雖然姓程,但與程氏兄弟沒有什麼親戚關係,隻是在徽商,他的財力極其雄厚,他的背景也很單純,完全是商賈出身。這個程度一直是高氏外貿最重要的供貨商,包括瓷器、茶葉、絲綢這些外貿的主要商品。

揚州商人龔自正,是個江淮地區有名的大鹽商,揚州十日時,他行商在外,整個家族在揚州屠城毀於一旦,國恨家仇之下,他拿出了三百萬家資購買了同盟會光複券,並成為華商會的大股東之一。

閩商盛維真,他是當年第一批與高老頭合作下南洋從商的,與老頭有著極好的私交,是高氏最重要的外貿夥伴。身為閩商,一直以來都在鄭氏家族的壓製之下。鄭氏家族崩潰之後,最大的既得利益者自然是高氏,但盛維真也跟在高老頭的身後喝到了最大的一口湯,盛氏的財力也跟著暴漲,成為華商會繼高氏之後的第二大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