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05-0
時至如今,能在高老莊內擁有一宅院,那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外城的北莊是高氏工坊的禁地,守衛森嚴,閑雜人等一概不得入內。工坊有火器鑄造坊,印刷坊,造船坊,還有絕密的天花痘苗所。高氏工坊的安保工作由黑衣衛頭鄔含蓄親自負責,警戒級別為最高級。原先的莊丁隊全部換成憲兵隊,隊員的成分要直溯到三代以上,不是高氏的核心成員,根本摸不到北莊的牆角。
東莊是商貿區,寸土寸金,壟斷了整個南國海航線的華商會總部就設在這裏。能在東莊有個門檻宅的,兜裏沒有個百萬家資,根本不好意思出門。至於那些動輒家資千萬的大商人,也比比皆是。這些大商人有茶商、絲綢商、瓷器商、糧商、鹽商、閩商、海商,這些大商人來自各行各業,他們大都是華商會的主要成員,以高氏為龍頭,有的是高氏商隊的供貨商,有的是高氏在海上貿易的合作夥伴。
華商會的建立,是高旭奉行重商主義的重要舉措之一。如今在光複區,同盟會雖然為執政的政治機構,但重建光複區的建設資金以及同盟軍軍費幾乎都來自華商會這個經濟組織。同盟會發行光複券,在高氏的帶頭示範下,華商會的會商認購,光是去年一年,同盟會就發行五千萬的債券,華商會已經成為同盟會最大的債主。
高老莊的西莊,就是聞名江南的忠義坊。在忠義坊,高氏收養了江陰、嘉定、昆山這些被清軍屠城後幸存的成千上萬的忠烈之後。他們的衣食住行全部由高氏負責。高旭向來把這些孤兒視若珍寶,特別是當初從江陰城裏搶救出來的那一批,因為過個五到十年,這些人將都是同盟軍隊伍裏的堅力量。這些孤兒凡年滿七歲以上的,不論男女,都要到公塾裏上學。公塾的教材都是當初高旭親手編撰的。要算起來,這些孤兒全都是高旭的學生。
在西莊,除了忠烈孤兒院,同盟公塾之外,還有軍屬區。同盟軍幾乎重要的將領都住在西莊。在這裏,可謂將星雲集。除了同盟軍三個主力鎮的提督閻應元、徐玉揚、徐鴻之外,還有在年關仍然鎮守在常州前線的鐵一鎮將領項真達、羅牛,忠義鎮的何常、季從孝等人。
南莊,則是同盟會重要骨幹的住宅區,也是江南士人的聚集地,其猶以顧炎武、陳龍、夏完淳這些人為代表。其夏完淳已經棄從武,陳龍已是鬆江府的府理長,顧炎武更是因為主編《華報》而名揚天下。
縱觀高老莊,北莊以高氏工坊為重心的軍工製造區,東莊以華商會為主體的商貿區,西莊以同盟軍江陰係為主的軍屬區,南莊以同盟會會務骨幹的會屬區。這四莊組成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為一體的新勢力,作為高老莊的外城,而內城,則是這個新勢力的核心:高氏。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如果滿清能一窩端了高老莊,那麼,滿清就能徹底平定,高旭這支在反抗剃發令運動趁勢崛起的心腹之患。
在高老莊的內院,核心建築是高老頭的成仁樓,趙明月的望月樓,以及高旭的聽雨樓。
望月樓現在由湯娘居住打理,除了女海盜歸來,否則一年到頭這望月樓都是冷冷清清的。由於湯嫣兒跟著趙明月混,那湯娘自然是趙明月這一邊的。高旭不在的時候,湯娘與沈潔的身份相差巨大,一個是寡婦為妾,豔名在外是非多;一個是名門閨秀,不食人間煙火,自然沒有一點交集。
高旭靠在聽雨樓二樓的陽台上,遙望著高老莊上空爆炸的煙花,以及煙花散滅之後的夜空,思緒猶如那煙花,時起時滅,空餘下那些散落在不知何處的餘燼。
每逢佳節倍思親,高旭分外想念不同時空的那些親人。來到這個大明已經一年半的時間,從江陰舉義時的滿腔熱血,再到如今掌控財賦半天下的蘇鬆兩府,福州全境,以及整個南國海航道,這樣的成就,他多想找個人分享。
但是,又有誰知道呢?
在這個時代裏,高旭找不到在心理上完全對等的人。
再大的成就,也沒有衣錦還鄉的可能。
這次從福建凱旋歸來,雖說榮耀無限,但高老莊畢竟不是他真正意義上的家。
“真是無謂的糾結啊。”又一聲煙花的爆炸聲震散了高旭的思緒,他不由自嘲一笑,轉過頭,望著廂房內,妻沈潔昏厥未醒,那
個陪嫁丫頭小蘭兒在床前焦急地忙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