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顫抖地舉起了手的斷刀……
∶∶∶∶∶∶
當徐鴻聽到清軍進攻的戰鼓之後,立即打起精神開始加強防禦陣地,近千名火槍手立在由木板、櫃馬、檑石組成的狙擊線後嚴陣以待。兩側則是那些自告奮勇來助戰的嘉定城幸存義民。與前幾次不同的是,這次強攻的竟是三百多騎兵。本來在城內沒有開闊的地形,不利於戰馬衝鋒,但隨著雙方的縻戰,所到之處幾乎成了一片焦土,民居皆夷為平地,這就給騎兵的衝鋒帶來便利。
徐鴻見清軍隻有三百騎兵前鋒上陣,後麵卻沒有跟隨著大軍進逼,抬眼望著遠處東門處的滿天灰塵,頓時大悟,清軍肯定收到已方援軍將至的消息,正在把主力撤出城外。這三百騎兵來衝鋒而來,正是為了不讓自己咬尾追擊。想通這一點,徐鴻頓時心神大振,隻要擊垮眼前這支遊騎,嘉定城就能收入囊了。
徐鴻知道自己的人馬成軍不久,輪射隊型沒有經過充足訓練,在騎兵的高速衝鋒之下,以火繩槍緩慢的射速,無法形成連續的火力,火槍隊根本沒有第二次發射的機會。當清兵到達五十步內,火槍隊在射程之內齊射之後,隻有立即在槍口上插上刺刀上陣肉搏。
徐鴻認得那清騎的統領是那個人稱小李將軍的李元胤。這是徐鴻與他的第二次交手。第一次是在西門的突襲戰,這個李元胤使人冒充義民在天明之前詐開了西城門,使得徐鴻不得不退守北門。但對徐鴻來說,退守北門也有收縮兵力的好處。隻要守住北門,到時援軍就能直趨城內,而無需再次攻城。
徐鴻盯著三百清騎越來越近的衝擊距離,他舉起戰刀,大聲
喝令著:“預備!”
隻要清騎衝到五十步的時候,火槍才能造成最大的殺傷,這對於所有的火槍兵來說都是常識。但曆史上明軍與滿清鐵騎野戰的時候,往往清兵沒有到射程之內是就一窩蜂地開了槍,等清兵衝到近前時,戰線就開始崩潰了。
就在清軍騎兵衝到三百步的時候,突然分為三隊,每隊一百騎分左右三個方向衝擊同盟軍的陣線。路是同盟軍的防守重地,但兩翼卻是那些參加助戰的義民。那李元胤以路吸收同盟軍的火力,卻從同盟軍兩翼的薄弱之處突破。
徐鴻看清了李元胤的企圖之後,立即加強兩翼的火力,但三百步的距離對於騎兵的衝鋒來說不過幾個呼吸之間,同盟軍頂著了路與左翼的清騎,但那李元胤卻從右翼突破了出去。
突破了同盟軍的北城防線之後,就是北門下的數千難民。
李元胤的三百騎兵雖然是清軍主力撤退的斷後力量,但他沒有打算被動狙擊,而是選擇了進攻,打亂了徐鴻可能組織的追擊部署。
∶∶∶∶∶∶
夏完淳望著如旋風般集卷而來的一百多清軍鐵騎,他雖然時常抱有奔赴國難之心誌,胸自有蔑視生死之氣慨,但一人麵臨百騎的衝鋒,身體對於危險的本能反應,仍然讓他那握著斷刀的手掌在顫抖。隻是當夏完淳看清楚領頭清將的麵孔時,心頓生一股憤然之氣,一下扔掉手無濟於事的斷刀,指著那清將高罵道:“好你個認賊作父的李元伯,好你個投韃求榮的李元胤!”
那李元胤突然聽到前方有人衝著自己大罵,不由大怒,正要疾馬上前砍了了事,隻是當他定眼瞧去時,怒氣竟是一下子煙消雲散了。
擋在前方路上的,不正是那個夏完淳夏存古麼?
李元胤在被李成棟收養之前,乃是儒家子弟。他隨李成棟成為弘光朝江南四鎮高傑的部屬之後,仍然喜歡與江南的士大夫結交。作為江南幾社的創始人夏允彝之子、名士李子龍之徒,有著江南神童之譽的夏完淳,自然是李元胤攀交的對象。幾經周折之後,李元胤終於與夏完淳在一場詩社上相遇結交。當時,李元胤掩飾自己的身份,與夏完淳談社論交得極為投機。但後來夏完淳得知他投韃之後,便宣稱與他割胞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