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三章嘉定光複下
在曆史上,田雄獻上弘光帝這個南明政權最大的投名狀之後,被任命為杭州總兵,隨後又為浙江提督,擊敗魯王政權,以及鄭成功勢力對舟山群島的討伐,為滿清平定浙江立下汗馬功勞,積功為少傅兼太子太傅。()但在如今,由於同盟軍的崛起,他的仕途也在改變,不在擔任杭州總兵,而是隨著貝勒尼堪討伐吳淞。
但沒有改變的是他的雄心壯誌。
黃渡大敗讓暴烈的貝勒爺尼堪極為震怒,要不是他的難兄難弟馬得功的苦苦哀求,而尼堪也需要綠營清軍這些炮灰人馬,說不定田雄的頭顱已經掛在尼堪大營的旗杆上示眾。
死命雖免,但活罪難饒,田雄最終被打了一百板子,留下了半條命。
田雄心雖然以勝敗乃兵家常事聊以自慰,但在同僚麵前卻是抬不起頭來。這次尼堪派蒙將馬喇希和綠營參將馬得功駛援嘉定,他也跟著馬得功前來。
馬得功為人膽小如鼠,要論果毅決斷也不及田雄的萬一。他與田雄素來交好,並且一直以田雄馬首是瞻。當初倆人決定以弘光帝這個“大功名”降清的時候,也是田雄拍著板。
但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田雄憑著獻上弘光帝這個大功,並沒有得到滿清主子的如何重視。他與馬得功成為尼堪的部屬之後,在吳淞下,隻有作為炮灰的份。攤上尼堪這樣一個狂躁的主子,著實很糟糕。
為了將功贖罪,田雄決定夜襲奪城,隻要取了嘉定城,就能一雪黃渡敗北之恥。那麼,他在大清這個新朝之的前程便有了期待。否則,損兵折將之後,又不得貝勒爺的倚重,對於田雄這種熱衷於功名的人來說,真是生不如死了。
“夜襲?”馬得功表示強烈反對,他道:“我們身在客地,對嘉定附近的地形並不熟悉,而且這裏村鎮相聯,我們一舉一動都在嘉定人的眼裏,一旦我們的動靜被那高取義探得一清二楚,當心他又像黃渡那樣來個將計就計啊。”
一聽到馬得功提起黃渡,田雄的臉色就變得分外難看。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要是馬得功不提黃渡還好,一提黃渡,更是堅定了田雄夜襲的心思:“上個月我去嘉定押運過一批糧草,大致的地形我心有數。至於沿途的村鎮,大多因為頑抗剃發令而被屠得十室空。而且,隊伍可以在深夜出發,不得舉火,隻借著月色潛行,想必是神不知鬼不覺。”
馬得功見田雄注意已定,再加上他自己本不是計長之人,便不再勸阻。隻是想起他們兄弟倆當初帶著五萬人馬降清,最終在吳淞城下一萬多人成為炮灰,又讓田雄在黃渡折了一萬多,如今可用之兵不足一萬五千。這次他倆領著一萬人馬來駛援嘉定,要是田雄夜襲失敗,又折去三千的話,他們的兵馬就更少了。
對於馬得功的憂慮,田雄道:“馬兄,隻要我們立了戰功,有了駐地與錢糧,兵馬不足為慮。所謂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
馬得功道:“田雄,你勿怪兄弟烏鴉嘴,要是你再敗上一次,貝勒爺……”
不等馬得功說罷,田雄隻是擺擺手,道:“一敗言斬,何況是再敗……這點為兄知曉。與其夾著尾巴做人,還不如再搏一次。所謂寶貴險求,馬兄勿再多言。”
對於田雄的夜襲行動,蒙古固山額真馬喇希卻是不以為然。馬喇希的人馬初下江南,燒殺搶掠,積下了無數的金銀珠寶,隻想著回師北上,坐享橫財。這窮慣的人一旦富了,自然進取心銳減。對於馬喇希來說,隻要不讓那尼堪抓住小辮子,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在人生地不熟、又是水網密集不利騎戰的地形玩夜襲,馬喇希是絕不冒險的。至於田雄這些綠營漢將如何折騰,與他又有何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