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1 / 3)

大約在前1482年,也就是圖特摩斯三世在位的第二十三年,巴勒斯坦和敘利亞一帶的王公組織了一支聯軍,準備反抗埃及對其的統治。圖特摩斯得知消息後,馬上率軍向敘利亞開進。與此同時,巴勒斯坦和敘利亞的大小王公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當中,他們組建了約三萬人的精兵良將,並推舉多菲斯為統帥。隨後,多菲斯便率領大軍集結於巴勒斯坦北部的美吉多,這裏地形險要、易守難攻,多菲斯在這裏迎戰埃及軍隊,實在不失為明智之舉。

圖特摩斯帶領軍隊途經離美吉多不遠的葉赫木城時,埃軍派出的偵察人員前來報告說,從葉赫木城到美吉多有三條路可走:一條是從塔納阿卡城繞道美吉多,道路平坦,但已有重兵把守;另一條是從北麵的山嶺繞道美吉多,雖無人把守,但路途較遠;最後一條是直通美吉多,且無人把守,但道路崎嶇,還要穿越陡峭的山間峽穀。

聽完偵察人員的彙報,圖特摩斯立即和軍官們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共同研究走哪條路最為合適。會上,不少軍官分析道:“繞道走對軍隊來說更安全一些,就算遇到敵軍的埋伏,憑陛下的英勇和我軍的善戰,也定能打敗敵軍!倘若走直路,由於道路狹窄崎嶇,到時定會人拉馬、馬拉車,萬一遭受敵人的突然襲擊,我們連還手之力都沒啦!”但是,這種意見卻遭到一些猛將們的反對,他們反駁說:“兵貴神速,敵軍之所以在彎路設置重兵把守,一定料到我們會選擇彎路,不會選擇直路。倘若我們走直路,既能縮短日程,又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傷亡。”雙方各執己見、爭論不休。最終,圖特摩斯示意眾人安靜,堅定地說:“我們走直路!作戰隻有抓住戰機,出其不意,才能大獲全勝。如果有人害怕,請他回埃及去。”

第二天早上,圖特摩斯親自率領部隊穿越峽穀。他扛著軍旗,始終走在隊伍的最前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鼓舞著其他將領和士兵們。當他走到峽穀的另一端時,便站在那裏,密切注視著後麵士兵的步伐和周圍的動靜。直到每位士兵都安全通過了這一最危險的地帶,他才繼續前行。等到太陽快要落山時,他們的部隊居然已到達美吉多城下。連那些當初反對走此路的軍官都忍不住佩服圖特摩斯的正確決斷,因為,倘若繞道走的話,至少要走三天三夜,還不包括和敵人打鬥的時間;而如今,他們沒有損傷一兵一卒,便順利抵達了美吉多。未正式開戰就占據如此有利的時機,還愁不能贏得戰鬥的勝利嗎?而此時,駐紮在美吉多的聯軍還在不疾不緩地準備著,對即將到來的危險毫無警覺。

埃及軍隊眼看勝利在望,一個個摩拳擦掌,恨不得馬上衝進去,把敵軍打得落花流水。然而,圖特摩斯卻命令士兵們原地休息。他心裏很清楚,士兵們雖然鬥誌昂揚,可畢竟趕了一天的路,體力相當疲憊,隻有得到充分的休息,才能迎戰強大的敵人。

黎明時分,吃飽睡足了的埃及士兵猛然向駐紮在美吉多的聯軍發起進攻。此時,連聯軍統帥多菲斯都沒有料到埃軍這麼快就殺來了,更別提他手下的士兵了。隻見聯軍士兵們手忙腳亂地穿好衣服,倉促地拿起武器,拉開架勢,但是,這些臨時聚集到一起的軍隊怎敵得過訓練有素的埃及軍呢?再加上毫無準備,原本有利的地理條件也絲毫派不上用場了。不消片刻,聯軍就被打得死的死、傷的傷。還有一些負隅頑抗的,眼見大勢已去,也紛紛繳械投降了。因為很好地抓住了戰機,圖特摩斯又一次打了場漂亮的大勝仗!

一個人要想成功,固然離不開聰明的頭腦和不懈的努力,但是,果斷地把握時機也非常重要。許多人感歎那些遇到好機會的人,但正如居裏夫人所說:“強者創造時機,弱者等待時機。”時機雖然存在一些偶然的成分,但隻要你能在這些偶然的成分中摻雜一些人為的因素,又何嚐不能創造良機呢?正如上麵提到的圖特摩斯三世,他所謂的戰機又何嚐不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呢?當然,有創造就會有風險,在創造之前,你一定要有足夠的勇氣和心理承受力,去麵對可能降臨的失敗。不過,更多的時候,你收獲的是時機帶來的成功!

勇於探索敢於冒險

要冒一次險!整個生命就是一場冒險。走得最遠的人,常是願意去做,並願意去冒險的人。

——戴爾 卡耐基

常言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在告訴我們,做事要有一定的冒險精神。如若隻是一味的墨守成規,在事業上,恐怕將很難有所突破。古往今來,成大事者,無一不具有冒險精神。

冒險精神,可以說是每一個成功人士所必備的一種精神內涵。因為冒險,生活才會更有激情,事業才能蒸蒸日上。

首先,對於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來說,冒險精神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因為,在他們創業的道路上,充滿了艱辛和變化,以及其他不確定的因素。這就意味著,每走一步,都存在著風險,成功與失敗並存。但是真正的企業家,在麵對風險時,表現出的是一種大無畏的精神,他們在新事物麵前,敢為天下先。“不懼”給了他們良好的心態,以及廣闊的空間。在此種情況下,他們才能更科學合理的處置風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

其次,冒險也分很多種,根據人們對待風險的態度,可以將其分為三類:保守型、中間型和激進型。通常,大多數人屬於保守型。作為一個企業家,或多或少的都具有一些激進的素質,同時兼容其他的優良品質。不過在實踐中,冒險精神卻表現出不同的類型,一是本性冒險型;二是認知冒險型。前者多出於天性,冒險精神與生俱來,他們認為有冒險才會有機會,才會有追逐的價值,冒險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樂趣,可以助其屹立於市場的潮頭。而後者則是在後天的實踐中培養起來的,這類人從白手起家,經過艱苦的創業,曆經無數磨難,並認為懼怕風險、不敢冒險才是最大的風險,他們對冒險有著深刻的理性認識。

不過,物質決定意識,環境影響心態。無論你是多麼出色的企業家,在其人生的不同階段,所具有的冒險精神,都會有所不同和變化。在他們事業一帆風順的時候,其冒險精神相對較弱。而在逆境與坎坷之中時,則會表現出強烈的冒險與堅忍不拔的精神。因此說,雖然你已經獲得了成功,具備了冒險精神,仍要經常錘煉自己的冒險性格,以此來適應風雲無常的市場。

最後,科學的冒險精神需要對風險進行管理上的完善。科學的冒險是建立在對事物的深刻認識之上,隻有對風險有所了解、分析與研究,才能科學地處置風險,大膽決策,更能在實踐中磨練自己的品質。對於大部分的成功企業家來說,久經沙場的經曆,令他們具備了科學的冒險精神。在麵對競爭激烈與變幻莫測的市場時,他們需要對風險做出科學的管理,進一步的完善和升華自己的冒險精神。

當然,作為科學的風險管理,第一,不要懼怕風險。從客觀上認識到風險的存在,利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不可前怕狼,後怕虎,要認識到有些風險是必須要冒的。第二,要做到認識和了解風險。隻有充分的認識到風險的存在,才不會在風險來臨時,顯得措手不及,驚慌失措。第三,對風險進行衡量與分析。惟有如此,方可從更深的層次確定風險的程度與發生的概率。第四,科學的處置風險,這是科學的冒險精神所必需的素質,方法主要有三種:回避、轉移以及控製。

當然,冒險精神是一個成功者必備的精神素養之一。但若是過分的追求刺激、追求新鮮,或者隻是為了冒險而冒險,那就不是冒險精神了,而是蠻幹。

從塑膠廠起家,依靠房地產構建了一個龐大王國的李嘉誠曾經說過:“沒有一座高樓大廈不需要地基的支撐,沒有一項成功不需要準備做基礎。”這正是他半個世紀以來所有成功經驗的精髓。可惜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對此懵懂無知。

早在30多年以前,當時李嘉誠所投資建設的一處樓盤,即將破土動工。為了趕進度,李嘉誠將這個樓盤的東西兩區,分別交給兩個人負責完成。本來這兩個區是準備同時動工的,但由於東區的建築圖紙有一點細微的瑕疵需要修改,隻得讓西區先開始。不知道東區負責人確實是為了工期著想,還是害怕因西區的負責人比自己早完成而丟麵子,於是他就等不及圖紙修改完畢,就急著要動手了。

在他下達命令以後,也有不少人表示了擔憂,勸他拿到修改後的圖紙再開始,其實最多也就是兩天的時間。但這個負責人是一刻也不願意再等了,他認為圖紙的修改不會對挖地基有什麼影響,隻有這樣做才能保證效率。可意想不到的是,兩天以後,把圖紙拿回來一看,才發現圖紙上將原來停車位擴大的地方,現在已經被挖了一個深深的大洞。本來想搶時間的負責人,這下可慌了手腳,還要額外多付出人力物力,填補這個原本就不必挖的洞。

這種事情是瞞不住的,李嘉誠知道後,就毫不猶豫地開除了東區的負責人,他說道:“毫無準備的蠻幹還不如不幹,任何企業都不會需要這樣的人。”準備這兩個字對李嘉誠來說,確實太深刻了,就像刻在他的心裏一樣。可以說,沒有準備,就沒有現在的李嘉誠。

李嘉誠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因為他從不蠻幹。就算是知道某些事情會有風險,他也會冒險去做,否則就不可能有所突破,但是他在做出決定以前,都是經過準備的,以防風險發生時,搞得自己手忙腳亂的。

還有一點就是,創新並不能成為蠻幹的理由,創新是一個企業發展壯大所必須的,但是要經過合理的規劃,否則就像無頭之蛇一樣,難成氣候。

其實,蠻幹與冒險隻存在一些細微的差別。蠻幹一般是不經過考慮,直接行事,也沒有考慮到事情後果的嚴重性。而冒險則是充分認識到了事情可能發生的後果,並對將要發生的後果,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即使不能成功,自己的損失也不會太大。

冒險精神,是一個人創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品質,這能令他們抓住稍縱即逝的機遇,不斷地穿鑿出新的輝煌。但同時也應認識到,作為一個成功者,僅有冒險精神是不夠的。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其所獲得的成功,是在多方麵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產生的結果。比如性格、創新、務實、誠信、學習、勤奮、社會責任感、社會貢獻、領導能力以及客觀環境的機遇、運氣等。在具備科學冒險精神的同時,塑造良好的綜合素質,鍥而不舍,唯此方能逐步成一名真正的成功者或企業家。

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

有的人愛說目標很難達到,那是由於他們的意誌薄弱所致。

——戴爾 卡耐基

意誌薄弱、不敢行動的人就很難實現自己的目標。俗話說:“心動不如行動。”當一個人為自己確立了發展的目標後,就要立即采取行動為實現自己的理想去努力,不要有任何的猶豫,更不能拖拉偷懶。隻有在行動中才能捕捉到成功的機會,一個人為自己設想再好的目標,如果不去行動,那目標也隻能存在虛幻中,永遠也變不成現實。智者善於用自己的行動來實現目標,他們絕不會坐著等待成功來敲門,隻有愚者才心存幻想,希望好運突然降臨。所有理想與夢想,所有目標的實現和行動是分不開的。

沒有行動,一切都是空談。如果有人問通向成功的捷徑是什麼?那就是立刻行動。

縱觀成功者的一生,他們每個人都是行動上的巨人。成功者凡事都立即行動,因為他凡事立即行動,所以他成功,不管事情怎樣,想到了就去做,計劃好了就行動,做失敗了總比不做好。去做一個簡單的事情,養成凡事不拖延的習慣,從什麼時候開始?現在,現在看到這裏時,第一秒就去行動。因為,行動是一切結果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