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城門口,宋和生發現一個樵夫把一擔柴放在地上,自己取了一隻酒葫蘆,大口喝著酒在那裏歇息。趕忙走過去,拱手問道:“這位大叔有勞,請問這城裏最有名氣的武藝大家,是哪一位?家住哪裏?小侄想去拜訪高人,學習本領。“
那樵夫打量了一眼宋和生,把酒葫蘆蓋塞好,再把葫蘆上的繩係在腰間,這才慢悠悠的帶著些方言口音說道:“想學武藝,好啊,年輕人有上進心,不知你想學哪一門呢?”
“當然是響當當的,最拿的出手的那門。”
樵夫本就有些醉意,聽到“響當當”,犯起了糊塗。心下轉念一想,也許我聽錯了,這娃娃是想學“打鐵”,做鐵匠,五藝的一種嘛。也不再問,稀裏糊塗指了城南郊方向,別進城,城南一二十裏,有個十裏寨。那裏有一大戶,姓齊,哥五個技藝各成一宗,本地人稱神藝五絕,聽這名字,那手裏的活能錯的了嘛。當然了,現在是絕了四門了,小哥四個都英年早逝,隻有老大“齊鐵手”齊老達官,風采不減當年,門徒遍布軍營綠林,不用說老達官,但是他的徒弟每天所做所為,那人們每每聽到,都是“響當當”的。
宋和生滿懷欣喜,在南城十裏寨找到了齊宅。
等到被門房管事領到前廳,宋和生聽到後院“叮叮叮,鐺鐺鐺”的一通響,宋和生心裏想:沒錯了,後麵操練刀劍呢。
見到“齊鐵手”齊老爺子,宋和生一看是個精瘦幹練,個頭不高的老者,臉膛黑中透紅,眼神矍鑠。夠個世外高人的模樣。於是宋和生倒頭便拜。口中喊著“請師傅收下我,請師傅收下我”。老者一見宋和生小夥長得挺魁梧,眉清目秀,先是有了幾分好感。便扶起宋和生,詳細詢問了宋和生的身事,有好多宋和生自己也是不太清楚,隻記得會禪寺的事,都如實回答。
“齊鐵手”略一思索,對宋和生說:“我收下你了,不過吃不得苦頭是學不到真本事的。”
“謝師傅”。宋和生再次磕頭。
齊老爺子很開心,笑著扶起宋和生,“學個鐵匠,沒那麼多規矩,隻一條,學成才可離開,不能壞了我鐵手的招牌。”
“鐵匠”,宋和生一愣。。。
從那天起,宋和生有了離開寺廟的第一個身份:打鐵匠學徒。也是從那天起,與武俠夢漸行漸遠的現實煎熬和對那個樵夫的怨恨,與日俱增。
那一年是永樂四年,宋和生十四歲。
宋和生思緒拉回到眼前,那個被自己痛恨樵夫,居然在山林中遇見。宋和生緊走幾步,拿過那把板斧。對樵夫大喝一聲:“你拿命來!”照樵夫頭上就砍。
樵夫來“啊”了一聲,來不及躲閃,嚇出一身冷汗。
蘇和生一時莽撞,免不了要闖下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