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無妄(下)(1 / 2)

李密覺得自己今天的經曆有點莫名其妙,先是被皇上一向很寵但品級卻很低的袁美人砸了一扇子,等從皇上禦書房裏出來,偏偏又碰見她跳進了荷花池,自己把她救了上來,卻害得她鞋子掉了,自己還看到了她的腳,本來想對她負責、去向皇上請罪,誰知她忽然告訴自己,皇上要把她賜給自己,本來是件好事,誰知她對著自己大哭大鬧,說死也不跟自己去。現在回到府裏一細想,她跳池子恐怕是要以死明誌,表示她決不願跟自己去的決心。李密歎了口氣,一方麵為了自己無意中唐突了佳人而懊惱,另一方麵,又為那袁寶兒貞烈的品性而感動,感歎自己與她終究無緣。如果李密知道了事實的真相,並且知道了皇上現在正以為是他調戲袁寶兒在先而生氣,恐怕他就不會有閑暇感歎這些有的沒的了,趕緊寫請罪折和喊冤還來不及呢。

行宮裏,蕭美兒仍在苦口婆心的勸著楊廣:“皇上,臣妾知道寶兒受了委屈,李大人如果真敢肖想天**嬪,確實罪該萬死,可是您總要把事情問清楚再下決斷啊。而且離高陽成親的日子沒有幾天了,這時候殺人實在不吉,還請皇上三思啊!”

蕭美兒的話多少對楊廣還是有些影響的,特別是最後一個原因,高陽的和親是萬不能出岔子的。楊廣知道李密剛從自己這裏離開,如果他果有討了寶兒的心思,剛才就可能會說出來了,但是這並不代表李密不會去調戲寶兒,楊廣認定李密對寶兒心懷不軌,但不想在這個時候給和親一事添堵,不如先壓下去,留後處置。這樣打算著,楊廣便叫了一個心腹侍從去了宇文化及那裏傳口諭,叫他這幾天盯緊了李密,發現有異常情況就趕緊上報。

宇文化及接到這條口諭時,眼睛一亮,他早就看李密不順眼了,在宇文化及的眼裏,李密這人有點小家子氣,上不得高台盤,腦子倒是很聰明,擅於用兵,可惜帶著股文人的迂腐,眼光不夠遠,武功不夠好,實在不值得拉攏。在朝多年,雖然不至於和自己一派對著幹,給自己找麻煩,但也經常會在皇上麵前上書參人,被他參的這些人裏有的是自己一派的,有的是楊林那老東西一派的,雖然自己曾暗中敲打過他,但他好似根本就沒明白,或者是揣著明白裝糊塗,過後依舊還是那樣,給楊林找麻煩的時候,也沒少給自己添亂。李密之於宇文化及就好似一杆不聽話的槍,有時候用起來很順手,可也經常抽冷子給自己一下,這種人既然不值得拉攏,也就不必再跟他費事,幹脆借機除去。

三天後宇文化及向楊廣彙報了婁金狗一事的調查結果,據他分析,朝中唯有李密一人肖狗,且五行屬金,正是婁金狗轉世,而且李密祖籍亦是太原。楊廣聽了他的彙報,想到那道應在太原一帶的天子氣,想到李密也姓李,再聯想到前幾天袁寶兒受的那場屈辱,氣得臉色發白,當下便傳令把李密削去一應官職爵位,打入死牢,隻待下月初,高陽公主大婚後,便開刀問斬。

李密人在家中看書看得好好的,忽然宇文成都帶了一隊兵士闖了進來,宣讀了皇上把他收監砍頭的聖旨後,便被那群兵士五花大綁押入了死牢,他的住處也被貼上了封條,李密隻覺自己無比的冤枉,明明什麼都沒趕,前幾天皇上召見自己時,還誇獎過自己幾句,怎麼今天突然就變天了?這正應了那句“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靠山王楊林是個耿直公正的人,他得知李密被抓進死牢後,便進宮求見皇上,想為李密求情。楊廣把事情的經過一一向這位太皇叔解釋了,雖然楊林對與夢境預兆一說並不怎麼相信,但是他一生最維護的就是大隋江山和王室尊嚴,李密姓李又是太原人,和天象預兆相吻合,還應了皇上的夢境,這麼多巧合湊在一起,由不得楊林不疑心,而且李密還調戲宮嬪,削了皇帝的麵子,更是讓楊林恨得咬牙切齒,便也不管他了。

朝臣們見宇文丞相告發李密有謀逆意圖,靠山王也不表態,皇上震怒,李密又不是很得人心的那種人,於是他們便也都保持緘默了。不過好在李密的人品還不至於太次,他的兩個好朋友得了李密下獄的消息,便開始忙著策劃救人了,這兩位一個叫齊儼法,一個叫朱佑天,齊氏和朱氏都是傳承多年的大家族,他們經商起家,累起萬貫家財,在南北朝並立的那段時間裏,兩家也招兵買馬培養起了自己的勢力,後來在北周年間投靠了當年還是北周上柱國的楊堅,在楊堅麾下也立過一些功績,後來楊堅登基後防著有兵權的下屬,楊廣上台後更是提防有實力有兵權的人,所以齊氏和朱氏都沒落了下去,到了齊儼法和朱佑天這一代,隻不過做了低等的武官,連上朝議政的資格都沒有。李密於齊、朱二人曾有救命之恩,三人又是多年的莫逆之交,此番李密下獄,齊、朱二人都知他冤枉,一得了消息便四處打點想托人說情,把他救出來。可是宇文化及一黨的人自然不會幫李密求情,楊林一派的人見靠山王默許了皇上的做法,便也都不肯幫忙,其他中立者或者騎牆派更是不肯蹚這趟渾水。齊、朱二人自楊廣當上太子以來,便對其行事多有不滿,此時救人心切,一發狠心,幹脆一不做二不休,劫獄救人,反出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