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特殊學校環境概論(2 / 3)

(二)教師的教育觀念和行為

特殊兒童教師是特殊學校中對特殊兒童發展影響最大的因素。在一定的物質條件具備後,教師的觀念和行為是影響特殊學校環境質量的決定因素。首先,教師的思想、態度、情感和行為本身就是構成特殊學校環境的要素之一。其次,由於特殊學校的各種環境都是教師根據教育的要求及特殊兒童的特點精心創設與控製的。因此,如果教師具有正確的觀念與行為,就可以敏銳地發現特殊兒童的各種需要,協調各方麵的因素,創設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特殊兒童的發展;如果教師不具有正確的觀念與行為,則會對特殊兒童的需要視而不見,對環境中各種有利的因素不能加以充分利用,對不利因素不能進行有效控製,就不能保證環境的整體質量。

(三)特殊學校文化

相對於人與物等可見的因素而言,特殊學校文化比較抽象,但對特殊學校環境質量的影響卻是巨大的。我國社會的改革開放、經濟的飛速發展,呈現出文化的多元性,有外來的、本土的、現代的、傳統的,它們互相交織,滲透到社會每一個領域,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一變化也影響到特殊學校的教育生活。濃鬱的特殊學校文化是精神環境的重要內容,選擇和追求不同,會使特殊學校的文化品位和格調出現高低之分、文野之分、雅俗之分,其教育意義也隨之迥然不同。特殊學校文化對於特殊學校整體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它影響著特殊學校的精神風貌,對全校的教職員工和特殊兒童都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圍繞教育目標選擇教育內容時,教師需要考慮正確的價值觀導向,確保特殊學校的教育質量。

四、特殊學校環境與特殊兒童發展

兒童的發展是在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實現的,特殊兒童的認知、情感和社會化發展始終來自於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良好的特殊學校環境可以有利於淨化、美化特殊兒童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有利於陶冶師生的性情,有利於豐富師生交往的內容,有利於激發特殊兒童對環境的探索和熱愛,起到了樹德、增智、強體、溢美、創新的作用,全麵促進了特殊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

(一)促進了特殊兒童的認知發展

特殊學校環境是一個特殊的教育環境,是教師根據既定的教育目的與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環境中的各種要素,為特殊兒童創造出來的具有教育功能的環境。《兒童的一百種語言》中寫道:“讓每個孩子的智力、情感、社會性和道德潛力都得到精心的培育和引導,學校的主要教育手段和工具吸引著孩子們在一些誘人的長期方案中流連忘返,而這些方案都是在優美、健康和充滿愛意的環境中進行的。”環境是課程設計和實施的要素,教師依據教育目標和特殊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對環境進行規劃、設計和營造,規劃特殊兒童的生活、學習及遊戲空間,賦予特殊學校環境以教育功能,使特殊學校成為內容豐富、生動形象、富有生命力的活教材,成為特殊兒童的知識寶庫。在教師的精心設計、創設以及合理調控下,特殊學校環境具備了認知激發性和認知指導性,使特殊兒童處於積極的探究狀態。教師精心創設的環境,首先具有各種不確定的因素。這有助於引發兒童主動探究的欲望。大多數材料是低結構、多功能的,這為兒童提供了發展以多種方式作用於同一材料和以同一方式作用於多種材料的機會。而且,設施具有挑戰性,兒童能以較小的步調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主動發展。這樣的環境可以啟發特殊兒童的智力和調動兒童思維,產生新的想法。其次,環境具有相關性。它能把引起特殊兒童相互經驗的各種因素結合在一起,構築新知識。再次,環境還具有彈性。它根據特殊兒童的需要不斷變化,也就是讓特殊兒童與環境“對話”。教師通過引發、支持特殊兒童與周圍環境的積極互動來引導特殊兒童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特殊兒童有效地與環境互動的能力,讓特殊兒童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學習知識,發展認知,獲得學習和探索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