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氣度:“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他們的義氣:“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從那春秋戰國時的豫讓開始,他們就以一俠客之義生命之交付履行自己的千金一言——“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說出這句名言的豫讓,因為那位給自己以國士待遇的主人智伯,因地盤紛爭而被趙襄子割了頭做飲器,為了換回主人的尊嚴,豫讓立誌:“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仇而死,以報智伯,則吾魂魄不愧矣。”
於是入宮扮成粉刷廁所的人,然而失敗被抓,高喊“欲為智伯報仇!”趙襄子感歎:“彼義人也,吾謹避之耳。且智伯亡無後,而其臣欲為報仇,此天下之賢人也。”
而後將其釋放。
然而。
豫讓又漆身如癩瘡,吞炭為啞,使形狀不可知,行乞於市。其妻竟不識。路上見其友,其友識之,泣而勸其不如先取信於趙襄子再伺機殺之:“以子之才,委質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為所欲,顧不易邪?何乃殘身苦形,欲以求報襄子,不亦難乎!”
豫讓慨然而答:“既委質臣事人,而求殺之,是懷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為者極難耳!然所以為此者,將以愧天下後世之為人臣懷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真是一名為義而殺人的誌士。他殺人不為了仇恨,而是要讓義薄雲天。
真可謂一首李鹹用的《猛虎行》:“猛虎不怯敵,烈士無虛言。怯敵辱其班,虛言負其恩。爪牙欺白刃,果敢無前陣。須知易水歌,至死無悔吝。”
而後,豫讓埋伏在橋,趙襄子至橋時,馬驚,刺殺再敗。
趙襄子問他之前不也替範、中行氏做事,而“智伯盡滅之,而子不為報仇,而反委質臣於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獨何以為之報仇之深也?”
豫讓說:“臣事範、中行氏,範、中行氏皆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於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
意思是那範、中行氏把我當成一般人對待,那我像一般人那樣報答。而智伯以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
趙襄子一聽也喟然歎息而泣說:“嗟乎豫子!子之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然後,痛下殺令。
豫讓說:“臣聞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義。前君已寬赦臣,天下莫不稱君之賢,今日之事,臣固伏誅,然願請君之衣而擊之,焉以致報仇之意,則雖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
於是趙襄子以知遇之義成全其追月大義,讓人拿衣服給豫讓,豫讓拔劍三躍而擊之,說:“吾可以下報智伯矣!”遂伏劍自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