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家中大廳的醒目之處掛著日本棋院頒發的圍棋段數證明書,是金庸從日本帶回來的,據說段數是一段。有一次倪匡在他家當著溫瑞安等人的麵說:“足拿了段級呢!還不是幾個人自己封的,我看他棋藝也不怎麼!”③中國圍棋協會授予他的是業餘六段,“在他的書房裏,懸掛著由李夢華簽名的圍棋段位證書”。④
1964年4月金庸到東京,就讓當地朋友陪他去買些日文的圍棋書。他家中不僅收藏有大量關於圍棋的書,而且搜羅了各類名貴的棋盤、棋子,棋子有天然石、貝殼、燒瓷的,有日式、中式。倪匡一次在百貨公司看到一副棋子,白子用水晶製,黑子用墨晶製,華貴無比,建議金庸去買,結果他動作慢了,想起去買,被人買走了,多年引以為憾。⑤
金庸搬到山頂道的別墅時,倪匡去參觀新居,他拿出一個新買的木棋盤,是一株千年老樹原塊木頭製成的。他問倪匡:“猜猜看,買來多少錢?”倪匡暗想,你查良鏞問我價錢,那就估高一點吧!“一萬塊!”金庸提醒:“喂!是從日本買回來的呀!”“那麼——三萬塊!”金庸搖了搖頭:“倪匡,怎麼你這麼不識貨?這是珍品,在日本店裏看到,要買下來,老板不肯,後來托人去求情,才勉強答應賣給我。”他一本正經地說,並豎起十根指頭,原來是十萬元。他把木棋盤抱得緊緊的,生怕它溜走似的。倪匡隻有感歎。⑥
① 《金庸散文集》,178頁。
② 石貝《我的老板金庸》,118頁。
③ 翁靈文等《諸子百家看金庸》三,150頁。
④ 《人物》2000年第7期,120頁。
⑤ 翁靈文等《諸子百家看金庸》三,103—104頁。
⑥ 沈西城《金庸與倪匡》,39頁。
金庸沉迷於黑白子的世界,不惜花錢、花時間,有人批評他“過分浪費”,他置之不理。他對推廣圍棋也很熱心,出錢、出力。80年代,他在尖沙嘴金馬倫道買了一層樓,作為香港圍棋會的會址,每個月隻是象征性地收取一元租金。其間他向圍棋會的幾位高手學藝,圍棋會經常舉辦比賽,他都會去頒獎。後來,他與會中一位高手因圍棋會的事發生口角,一怒之下收回了房子,不再租給圍棋會。①
1983年8月28日晚上,金庸在台灣“清華大學”說:“人生其實很複雜,命運跟遭遇千變萬化,如果照一定的模式去描寫的話,就太將人生簡單化了。圍棋有定式,幾位大宗師都是老一輩老師照定式教出來的,而人生沒有定式。”那天,林海峰也在。金庸說:“今天林老師講圍棋,就說下棋時感到一種矛盾,不知道是棄子好,還是把它救出來好,本身不太統一。”在他心目中,林海峰是一代宗師的風度,初次見麵,林海峰話也不講,他和妻子都很佩服,很欣賞。棋高不高是另一回事,關鍵是林海峰個性很好,剛毅木訥。金庸和沈君山一致認為就是郭靖的寫照。以前他認為生活中並無這樣一個人,那隻是他想象中的男子漢大丈夫、頂天立地的英雄。“當然林老師主要是在圍棋上的貢獻,下圍棋的人品也有好有壞,我跟他接近總覺得他話也不太講,但是很忠厚很實在,在某一方麵修養很高。”②1966年4月15日,《明報》頭版顯著位置刊登林海峰與高川格對決的棋局,當時林八段,對手是十段。金庸常常對沈君山說,他寫了郭靖這個拙實的人物,稱為俠之大者,十餘年來,在實際世界裏並沒有碰到過,竟在林海峰的身上看到了郭靖的影子。③不過他最仰慕的棋手還是吳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