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一杯敬朝陽,一杯敬月光(3 / 3)

這當口,剛剛才想過的一位發來微信:

何為思念?

日月,星辰,曠野雨落。

可否具體?

山川,江流,煙嫋湖泊。

可否再具體?

萬物是你,無可躲。

雞皮疙瘩掉了一地,不知她打哪兒抄來的。

此友向來刀子嘴,從前絕無可能發這種肉麻話。她說剛無意中看到,腦海裏飄過我的名字,就抄來發我。(是偶然還是念力,我很不解。)

這麼甜膩,吃不消,回她:“你怕不是杜麗娘附體!”

據說庚子年一向不好過,這才將將三月,就聽到朋友們接二連三的算不得好的消息。有幾位春節時出國旅行,國內國外的疫情緊挨著,輾轉回不來。她說,沒有比今年更覺得無常,想到什麼,就不要等了。

聽得我覺得更冷了。

有賴多年努力,化解掉二元對立的思維,遇事常思轉化,好與壞也就不再如字麵上的含義。但對他人遭遇的共情能力,卻意外地增強了。悲哀著別人的悲哀,難過著別人的難過,雖更敏銳,卻因不夠穩定而平白自苦。也在當中看到了新的功課,如中醫老師說,有多大能量,就會派給你多難的任務。隻要將成長作為人生主題,怕是就不會有躺平懶著的一天。

有位師父曾教導,要對他人多說愛語。我生性清冷,一點溫暖限量放送給了女兒和王先生,對朋友總也開不了口說甜膩的話。

不止朋友,六七歲時,姥姥拿兩隻雞腿給我和表姐,要求一人說一句好聽的去換,表姐甜甜一句“奶奶壽比南山”,開開心心換了雞腿等著我,我卻扭頭就走,不吃了。也不知在別扭什麼。

聽著雨,想起往事,卸了一股勁兒,拿起手機抄來那些句子回她:

何為歡喜?

曉風,明月,長歌相邀。

可否具體?

知交,美酒,夜話琵琶。

可否再具體?

常聞君言笑。

就一起矯情一下吧,怕並不常有能甜膩的關係。沒開燈的書房,手機屏幕亮起,她回:“放心吧,我都好。”

舒國治的散文集,翻了十年的書,近來又拿出來,看了幾篇,怎麼索然無味,不甘心,細細讀過大半本,還覺寡淡。很是失落了會兒,知道終於要跟一個陪伴許久的好友告別了。

閱讀口味這種東西,其變化總是背著我悄然進行。跟一個又一個告別,再跟新朋友相見。

黑格爾的三卷本《美學》,去年讀時,每十來頁就得起來緩緩,心力斷續難繼。最近再讀,竟有春風化雨之感,字裏行間悅目怡然。

這陣子早上拿《昭明文選》朗讀,今早是曹丕《與吳質書》。每到“頃撰其遺文,都為一集,觀其姓名,已為鬼錄”“年行已長大,所懷萬端,時有所慮,至通夜不瞑,誌意何時複類昔日?”“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之處,默坐哽咽良久。

顧隨總結以前文人兩大特征:早熟—先衰,敏感—多悲。幾年前在讀書筆記裏草草記下,未解其意,如今回看,始以為然。

牽心動情的書,於無所覺中完全換了一批,想不透這是如何發生的。

每夜入睡前,迫不及待希望一閉眼再一睜眼,就到白天。其實每天也沒什麼了不起的開心事,許多時候還很沮喪,但還是期待。

要讀要寫的東西太多,沮喪都來自一段時間做著這塊時,就無法顧及那塊。這類情緒渣滓時時泛起,數次觀想,才察覺到是多年來應對現實時,曆練出多線程任務同時進行的能力,而留下的習性。

可見事物、個性至少都有兩麵。昨天所倚賴的,今天就受其捆綁。自我的破與立,沒個止盡。

期待的,是純粹享受著一種狀態、一個過程,不太貪求明確的結果。這種狀態以前並不常有,即便有過,也沒見持久。

大概獨自行夜路,已屬不易,上天慈悲之處,是配給我行路時的歡喜。像兜裏揣著一塊糖,一想起就覺甜絲絲的。

我深知所有歲月靜好,都難以永遠。當它舍你而去時,不會問一句你是否願意。所以我慢慢品嚐著這塊糖,從前眼裏盡是星辰大海,如今天地都盛在一隻茶杯中,卻仍想待得盡可能久一些。

人生的歡愉不過少少如此,

且瞬間即被淚水淹沒,

又輕易便在我們對永恒的本能渴望中,

幹涸成灰……

我們就不會自責在茶杯裏譜寫詩篇。[1]

我喜歡沉澱、沉著、沉靜、沉穩這些詞,這一年多,大概可以貼上一個“沉澱”的標簽。不知學問長進如何,隻覺對著別人時,多了許多笑容;獨自待著時,多了許多想要落淚的衝動。攬鏡自照,覺得眼中淩厲盡去,也不再第一感覺是伶俐的神色,至於未來會長出什麼神色,值得期待一下。

更加敏銳,更加穩定,應該是向好的過程。

我不厭其煩地記錄生活中吉光片羽的時刻,和那些悄然發生的變化,源於這樣的認知:

我們對自己的觀感、從生活中得到的快樂,歸根結底直接取決於心靈如何過濾與闡釋日常體驗。我們快樂與否,端視內心是否和諧,而與我們控製宇宙的能力毫無關係。

無論如何,每個人能經曆的事情就這麼多,準許哪些體驗進入意識就顯得格外重要。這決定了生活的內涵與品質。[2]

我想借由這些被朝陽或月光照耀的時刻,將有限的注意力,集中成一道光束,投射到使我更有創造力、更有愛的部分。

然後,我繼續向前走。

[1] 岡倉天心:《茶書》,新星出版社,2017年,第4頁。

[2] 米哈裏·契克森米哈賴:《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中信出版社,2017年,第9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