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世界水日(1 / 1)

最近在網上看了一本書,美國人寫的,書名叫做《水是最好的藥》。作者是位醫學博士,畢生致力於水療。據說他不用藥,隻用水,就治愈了3000多名患者。在他看來,關節疼痛、腰疼痛、頸椎疼痛、消化道潰瘍等腸炎性疼痛,還有過敏症、高血壓、哮喘、糖尿病等,都是因為缺水造成的,喝水是治病的最佳方法。有病人就診時,他通常說:“你沒病,隻是渴了!”暫且不說他的觀點究竟有多少科學性,能讓大家知道水的重要性,這本身就具有正麵的意義。

水,並不總是積極和有益的,有時可能還有害處。洪水泛濫,帶給人類苦難;水分過多,會影響植物的生長;液態商品多了水分,屬於質量不過關;思想中多了水分,就等於背離客觀而走向謬誤。不過,水分是生命所需要的,而且是必須的。缺少水分,生物會致病;沒有了水分,生命就會完結。從這樣的意義上看,水是真正的生命之源。因水而生,無水即死,從微生物到人類都是如此。因此,以水治病可能是胡說,但人離不開水卻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

人類前身是不是猿類?至今還沒有百分之百準確的答案。不過,那種生物是從水中進化來的,這一點可能是沒什麼疑問的。今天,人類和所有動物一樣,都不能離開水而生存。由於水的日益減少,許多生物行將消亡。那本書上說,人體是由25%的幹物質和75%的水所構成的,不知道是否有科學依據。不過,一旦沒有了水,人類就會隻剩下皮和骨,這就是死亡不久後的結局。因此,水是人類生存和發展不可替代的資源,保護水資源就是保護生命,也是在保護生物世界,包括保護人類自己。

大家都知道那個節水的廣告:“地球上最後一滴水將是人類的眼淚。”聽起來有些聳人聽聞,預告的危機卻是現實的。自然界的變遷和人類的破壞,使我們居住的這個星球正走向幹涸。看看非洲的撒哈拉地區,枯寂、炙熱,每平方公裏不足一人。為什麼?因為缺水,許多生命已經消失。有些國家之間,或國家內部種族、派別之間,經常為水而戰、血染黃沙。可能用不了幾百年,那裏將徹底地歸於平靜,再也看不到任何生命的跡象。

目前,人類是以淡水為生的。有資料介紹,目前全世界的淡水資源僅占總水量的2.5%,其中70%以上被凍結在南極和北極的冰蓋中,加上難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凍積雪,有87%的淡水資源難以利用。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淡水資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約占地球總水量的0.26%。1996年,聯合國警告各國政府:“除非改進措施,管好水資源,否則,21世紀初將麵臨嚴重的缺水現象,很可能導致國家之間的衝突。”

英國《獨立報》的統計數字顯示,目前全球500條大河中,超過半數嚴重枯竭,全球很多地區的農村和城市麵臨水資源匱乏的危機。據聯合國公布的數據,全球用水量在20世紀增加了6倍,其增長速度是人口增速的兩倍。就農村而言,到2030年,全球糧食需求將提高55%,因此農村地區需要更多的灌溉用水,而這部分用水已經占到全球人類淡水消耗的近70%。前不久,聯合國的人類環境和世界水會議又發出警告:“人類在石油危機之後,下一個危機就是水。”

我國屬於缺水的國家,人均淡水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就水的分布而言,南方多、北方少,東部多、西部少,山區多、平原少。其中,黃河、淮河、海河3個流域耕地占35%,人口占35%,GDP占32%,水資源量卻僅占全國的7%,人均水資源量僅為457立方米,屬於我國水資源最緊缺的地區。據統計,全國有400餘座城市供水不足,比較嚴重缺水的有110座。按目前的正常需要,不超采地下水,正常年份全國缺水量將近400億立方米,相當於北京市年用水量的10倍。

想象著地球上水源枯竭,依稀看到一幅悲慘的景象:一片黃沙,無邊無際。陽光成為生命的殺手,水分消失在無垠的天空。地球上不再有腐爛現象,最後生存的植物和動物都成了永存的標本。有個外星人光顧地球,看到沙海裏有聳立的桅杆,他像今天的考古隊員那樣好奇,並且實施探索性的挖掘。最後他才驚奇地發現,那桅杆似的東西由鋼筋混凝土澆鑄而成,整個建築物是一座電視塔,沙漠下麵埋葬的則是一座城市……

1993年1月18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做出決議,確定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頒布之後,水利部即確定每年的7月1日至7日為“中國水周”。考慮到“世界水日”與“中國水周”的主旨和內容基本相同,從1994年開始把“中國水周”的時間改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在我國,存在嚴重的缺水問題,水資源利用效率很低,還存在嚴重的浪費現象。希望在“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到來的時候,引起更多人對水的憂慮,並以實際行動保護水源、節約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