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才評價(1 / 2)

實際生活中,要做到有“知人之明”不太容易,但多數人都有“自知之明”。不了解自己的人肯定不會了解別人,但了解自己的人再了解別人時,有時會受到自我認識的影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君子不信小人有詐”等,可能都與這種情況有關。

還有一些人,不能說他們不了解自己,隻能說他們對自己的了解不夠正確,具體表現就是不自覺地對自己的價值高估或低估。低估自己往往是因為看不到自己的力量或潛力,總覺得技不如人,或者甘願平凡、心靜如水,或者自卑自怨、妄自菲薄。高估自己往往則是因為不能正確歸因,常把自己成功的主要原因歸於自己的努力、自己的能力,忽視了機會和環境的重要,或看輕了機會和環境的重要程度;常常把自己失敗的主要原因歸於外部,埋怨機會不公、他人的消極影響或環境於己不利等,看不到失敗的主觀原因,或者低估自己對失敗的影響程度。當我們分析那些高估或低估自己價值的人時,往往會發現這樣一種奇怪的現象:他們把本來不屬於自己的價值不自覺地附加到了自己的身上。就像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那樣,有些人在評估自己價值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把工作平台的價值附加到自己身上,結果就會高估或低估了自己的價值。

例如,在一個好的公司或好的崗位工作,或者在一個好的家庭裏生活,或者就讀於一個好的學校,往往會增加個人的自信,強化個人成功的欲望。時間長了,也容易使人迷失了自己,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誰;相反則會削弱個人的自信,減少個人成功的欲望。假如沒有堅強的信念和不懈努力,時間長了會導致自卑,小看了自己。

在進行能力和價值自我評估的時候,占據優勢平台的人,有可能把平台的正值誤認為自身具有的價值,無意中誇大了自己的價值。當他們離開優越的環境並遇到挫折時,情緒往往會一落千丈,懷舊的情緒有時會影響他們新的生活。這些往日的“金絲雀”,有些人經不起山林原野的風雨,環境的改變有時會使他們牢騷滿腹,要適應新的環境並完成角色的轉變,通常需要很長的時間。而處於劣勢平台的人,則會把平台的負值加到自己的身上,從而低估了自己的價值。一旦改善了環境,往往會受到很大的激勵。所以,不管處於順境還是逆境,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不管官大還是官小,也不管富裕還是貧窮,都要問問自己是誰,掂量掂量自己是半斤還是八兩,即使做不到正確地估價自己,也會減少對自己錯估的程度。尤其當我們因偶然的機會有所成就的時候,別以為自己就真的變成了另一個人。

一個人究竟有多大的價值?不僅自己容易做出不正確的估價,企業也難以做出正確的估價。雖然有五花八門的現代人力資源測評方法,但從根本的意義上說,企業對員工價值的評估,仍然停留在原始的階段,即以員工過去的表現和眼下對員工的感覺為依據來進行評價。盡管人的價值不僅僅取決於他的能力,但能力往往是評價其價值的核心要素。對一個人過去表現的考察是比較容易的。如果過去的工作卓有成效,大概說明他具有能力,也說明他具有一些其他的積極品質。這樣判斷一個人可能失之簡單,但大體能把握人的主要方麵。問題是,個人表現自己的能力是需要機會的,而機會對大家又不是平等的。有的人有機會表現自己的才能,因而就有了可以作為評價依據的過去;而有的人則沒有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這種情況下依據他過去的表現就看不出他能力的大小,常常會低估了他的能力。假如依據“過去的表現”來用人,就可能強化機會帶來的不公平,從而使那些具有潛在能力的人才被埋沒,進而導致人才的浪費。於是,我們開始寄希望於對人的潛能進行評價,並產生了許多測量潛能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