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經濟的隱憂(2 / 2)

沒有不斷的創新,就很少能保持打動消費者的亮點,企業的前景也就堪憂了。像銀行這樣多年來養尊處優的企業,如果今天依然傲慢,沒有新的辦法解決存款排隊、無處如廁等問題,當外國銀行四處設點時,就一定會有很多客戶流失。諸如電子之類的高科技企業,如果沒有自己的專利,就隻能做人家的組裝車間,永遠處於隨從的地位,要想翻身比登天還難。

20世紀60年代,許多西方國家已經完成了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的轉變,開始了信息化、知識化的新階段。工業和服務業的不斷創新,推動了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現在,他們特別重視的是掌握住自己的知識產權、商品品牌和銷售網絡,而不再像以前那樣在生產和加工上傾注更多精力。目前,中國經濟發展很快,舉世矚目。但總體說來,工業發展的水平還不高,主要表現在科技水平不高、管理創新不夠、生產和服務的方法陳舊。中國要完成工業化過程,盡快實現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的轉變,並通過工業化帶動城市化,不僅需要龐大的資金,更需要全麵推動發明創造和管理技術創新。否則,看起來經濟十分繁榮,卻很難從本質上提升國家整體上的競爭力,高速發展也走不了多遠。像高速鐵路這樣含有強大先進技術的項目,在與發達國家企業合作的同時,一定要致力於自己的研發,無論是動力係統、刹車係統還是信號係統,一旦獲得技術上的突破,對整個經濟的影響都是深遠的。

從國家的層麵看,對創新工作是相當重視的,不僅作為興國的大政方針,而且有不少引導政策。問題是缺少細化的措施,對創新的激勵缺少針對性,有些辦法的激勵力度也不是很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如何把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采取什麼樣的辦法調動企業創新的積極性,切實地推動企業的創新工作取得實效等方麵,還需要進行認真研究並製定可行的推動辦法。

目前,企業缺少創新的成果,一是因為投入不足,二是因為重視不夠,三是因為組織不力。最主要的是企業領導者缺少對創新工作的熱情,說到底是因為缺少責任心和使命感。特別是一些大型國家控股企業,領導人基本上都是政府任命的,有些是從政府官員中轉化而來的,習慣了一般性的號召,具有急功近利的心態,喜歡做表麵文章,對企業的基層業務不夠熟悉,缺少紮實的工作作風。領導天天講創新,但卻沒人搞創新。為什麼?因為沒有組織起來,也沒有覆蓋全員又具有力度的獎勵辦法,所以就形不成創新的氛圍。有時隻是少數人琢磨,搞幾個立項或課題,做的也都是表麵文章。

任何企業都存在技術集成和發明的需求,所有工作都有創新的空間,隻因為組織不力、投入不夠,尤其是領導者沒有真正地重視起來,才使創新流於形式、成為應景。隻有每個企業都把創新工作落到實處,中國經濟才會呈現出生機蓬勃的局麵,並且形成深厚的底蘊,持續地發展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