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左手右手,掐準朋友與生意夥伴之間的“度”(2)(2 / 3)

小鄭和小和是一對好朋友,小鄭活潑好動,小和安靜平和。他們之所以能成為朋友是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追求,都希望憑借自己的努力,擺脫貧困,創造一份新的生活。

初中畢業了以後,他們開始走向社會,開始了自己的人生。小鄭是做二手劍杆生意的,小和跟隨其他夥伴在一家工廠打了一段時間的工以後,厭倦了在別人手底下打工,自己單獨出來開了一個小型紡織廠。命運仿佛跟他開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紡織業不景氣使他的廠在平時入不敷出。小鄭見小和一天到晚愁眉苦臉的便勸他也跟自己學著做生意,不會的話可以教他,經過小鄭多次的勸說,小和終於慢慢地跟著小鄭做起二手劍杆生意。

時間證明小鄭讓他選擇的路並沒有錯,小和憑著自己的努力在二手劍杆行業中漸漸小有名氣,小鄭除了為他高興再有的就是希望他更上一層樓,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有一次小和的所做所為讓小鄭大失所望。在今年年初時小和認識了小鄭介紹的客戶,當然也是生意上的老搭擋,平常有飯局總忘不了叫上他,小鄭的意思希望通過大家的交往能更好地提高小和的業務。

2個月後,小鄭突然發現,這位和他有長期業務往來的客戶忽然之間電話就明顯地少了下來,小鄭正納悶,是我什麼地方做錯了嗎?

最終小鄭終於明白是什麼原因,有一個跟他關係比較好的同行告訴小鄭說,小和在小鄭老客戶麵前一直說他的壞話,導致老客戶對小鄭失去了信心,現在大多的生意都跟小和合作了。

小鄭很難過,也非常無語,也不想去拆穿小和的不光彩手段。他很珍惜來之不易的朋友情,他希望他隻會騙自己而不去騙別人,因為作為一個在生意場上混了很長時間的人,小鄭很明白這件事情放在別人身上,會有多麼嚴重的後果,也許就因為這個,小和會受到很嚴酷的對待。

這個例子生動說明了由好朋友到“生意上的朋友”的一種轉變。我們需要的是能夠交心的好友,而不是這種以利益為至高追求的朋友。業務夥伴晉升為摯友的幾個充要條件:

1.善良。對朋友不耍心計,不壞,不自私。

2.真心。真心實意地和你在一起。

3.責任。該站起來時就站起來,挺身而出。

4.正直。正直就是要不畏強勢,敢做敢為,要能夠堅持正途,要勇於承認錯誤。意味著有勇氣堅持自己的信念。這一點包括有能力去堅持你認為是正確的東西,在需要的時候義無反顧,並能公開反對你確認是錯誤的東西。

5.互助。不能光顧著自己,要分清主次。

6.隨和。不能人家跟你說什麼,你都跟刺蝟似的,開個玩笑就急。

7.剛強。別那麼懦弱,什麼都不敢說什麼都不敢做。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懷著一顆博大慈悲仁愛的心去愛這個世界的一花一草一木,愛這個世界的所有生靈,那麼,我們這個社會就是一個理想的、人與自然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也就是你永遠的朋友!

六、在“義”和“利”之間實現轉換

我們處在一個共生的環境之中,人與我之間是一種相互依存與互為條件的社會關係。這就要求我們“以助人為立身之本,以濟世為快樂之源”。

每個人都會在生活中工作中會遇到“義”與“利”的矛盾,那麼,高明的生意人怎麼樣來處理這個問題呢?

首先“義”與“利”是相對應的一對關係:言義必及利,言利必及義;義需要利的承認和支持,利也需要義的認可與製約。義建立在利的基礎之上又規範著利,利包融於義的範疇之內又升華著義。盡管古往今來,人們在“義”與“利”的相互關係上,存在著種種爭鳴,但“貴義賤利”、“義以為上”、“先義後利”、“先公利而後私利”等價值觀,卻早已成為人們廣泛認同與普遍追求的價值核心。“義”作為中華法係得以長久運行的一個基本精神與道德支柱,對於促進國家的文化認同、政治民主、經濟公正、社會和諧,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