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春華秋實,零存整取收獲“人脈銀行”高回報(3)(2 / 3)

一個人大部分的成就總是承蒙他人之賜,他人常在無形之中將希望、鼓勵、輔助投入我們的生命中,從而激活了精神世界,常使我們的各種能力趨於銳利。一個成功人士,肯定有著良好的人際關係,也肯定有著發達的關係網。一個人力量有多大,不在於他能舉起多重的石頭,而在於他能獲得多少人的幫助。一幅名畫中最偉大的方麵,不在於畫布上的色彩、影子或格式,而是在這一切背後的畫家的人格——那種寄托在他的生命中,為他們所傳襲、所經曆的一切的總和所構成的一種偉大的力量!

任何人一跨入社會都應該學會待人接物、結交朋友的方法,以便互相提攜、互相促進、互相尊重,否則,單槍匹馬絕對難以發展到成功的地步。

縱觀古今中外,有多少成功誌士在人際關係上栽了跟頭,懷才不遇,抑鬱而終;又有多少有才之人踏入社會就無所適從,得不到賞識。悲劇的根源之一就在於他們未能很好地利用人際關係來借梯登高來成就自己。

魏王之子曹植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文采過人。他知道自己的父親是一國之王,且愛才惜才,所以恃才傲物,把其他人都不放在眼裏,不理睬父親身邊的其他人。而同樣為魏王之子,曹丕知道自己的才華沒有弟弟好,於是就對父親身邊的每一個人都非常尊敬,經常虛心向他們請教。在為曹操送行時,他常常一語不發,撲在曹操身邊就大哭,曹操每次都感動不已。曹操身邊的很多人都幫曹丕,連曹操的一個寵妾都為他說好話。因此,在曹丕和曹植都想爭奪魏王世子的寶座時,曹操將曹丕立為世子。

中國人曆來盛行於“靠關係”。這種“關係”其實就是一種看不見的裙帶關係網,類似於我們所說的“梯”。利用這種“關係”去幹一些違法亂紀的事情,當然是不足為取的,但如果你想充分發揮你的才智,做一些利人又利己的事情,在事業上想有所成就,在某些時候借助這樣的“梯子”還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剛剛走出校門,又缺乏社會經驗的大學生,若想在社會上謀得一份好差事,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得到社會的承認和認可,那麼就必須靠名人或熟人的引薦才能實現。一般來說,無論引薦者的名望或地位大小高低,隻要對你成功有所幫助,他就是你登上高處的“梯子”,他的威信和影響力就對你有用處。

但一般人除對權威和名望有一種崇拜感外,對熟人同樣也有一種可靠、信賴的感覺,因而他們常常會從推薦者身上來估量被推薦者的能力和人格。而這種透視現象更可以幫助求職者大大提高被錄用的幾率,繼而步步高升。

在複雜多變的社會關係中,在各種社會關係所構成的屏障麵前,相互利用是人性的弱點,但它也是人類共同需要的一種心理傾向,而這也正是“借梯登天”之計的實質之所在。一個不懂得或不善於利用他人力量的人,光靠自己去闖天下,在現代社會裏是很難成就大事的。

善於利用人際關係網去造就自己,嘉惠別人,成就事業,改變你的人生,用人際關係來借梯登高,成為你通向成功的一座暢通無阻的橋梁。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曾說過,中國人基本上就是活在一個人情網絡裏。事實上,在現實社會中人際關係本身就是一種資源。如果你擁有豐富的資源卻不善於利用,不懂得借梯登高,實在是大為可惜。

人際關係是職業生涯中重要的課題,良好的人際關係是舒心工作的必要條件。而那些剛從學校裏出來、自我意識較強的大學生,來到社會錯綜複雜的大環境裏,更應在人際關係上調整好自己的坐標。

美國《財富》雜誌對美國500位年薪5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和300名政界人士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93.7%的人認為人際關係暢通是事業成功的最關鍵因素。在中國,曆來就有重視人際關係的傳統,特別強調人與人之間要和睦相處、共享利益。據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在中國每100位頭腦出眾、業務過硬的人士中,就有67位因人際關係不暢而在事業中嚴重受挫,難以獲得成功。

上麵的兩份調查,從正反兩個方麵證明了這樣一個結論:人際關係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事業成功與否。有人說,“30歲以前靠專業賺錢,30歲以後靠人脈賺錢”,這不無道理。在一個關於哪類因素對職業生涯影響最大的調查中,“個人能力”被大家公認為第一要素;其次,有30.77%的受訪者認為機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人脈關係的因素被排在了第三位,有17.35%的受訪者感受到了人脈的重要性。其實這三種因素並不矛盾,往往具有累積加倍的效果。如果你有能力,而且在能力之外還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人脈優勢,那麼結果往往是一分耕耘,數倍的收獲。

不論創業人士,還是職場中人,幾乎所有成熟練達、凡事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通的特質,就是他的人際關係處理得非常成功。這包括與上司、下屬的默契,與平級同事之間的和諧。現代職場中,除了專業知識技能之外,個人績效的好壞,與他在群體中的人緣,關係非同一般。若是能做到每個人對他的印象都是正麵的、肯定的,自然而然這個人在職場上就成為高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