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學校管理過程(1 / 3)

一、學校管理過程的涵義

由於研究思路、角度的不同,給管理過程下的定義也千差萬別。但有兩點,大多數學者取得了共識,一是對管理過程的認識基礎在於承認管理活動“有序”;二是從管理職能去研究管理過程。

在管理思想發展史上,法約爾較早確認管理職能是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製,這也是管理的要素。此後,古利克和厄威克把管理職能的理論係統化,認為行政管理是一種過程,從過程的分析中,可了解教育行政的本質和功能。他們還指出,基本管理過程有七個步驟:計劃、組織、用人、指導、調整、報告、預算。後來,戴維斯、孔茨等人對步驟的劃分有過增刪或修改。反映在教育管理領域,日本有人認為學校管理從形式上看有多種職能,其中計劃性和組織性是根本職能。在前蘇聯,有人認為學校管理過程包括五項管理職能--教育分析,研究並製定決策,組織集體執行決策,校內監督,校內協調。我國有些學者也明確認為,職能活動的有機結合就形成管理過程。有的還將管理職能分為兩類:基本管理職能(計劃、組織、監督、協調、指導以及創造等)和專門管理職能(教學管理、人事管理、總務管理等)。我們要注意,盡管管理職能與管理過程有著非常緊密的聯係,但二者畢竟是兩個概念,管理職能並不反映活動程序,也並不是所有的職能都能構成獨立的活動環節或階段。

還有的學者試圖把係統論、信息論、控製論的觀點引進學校管理過程。在美國,有人提出係統理論,認為學校組織是一個係統,是一個有輸入的、也有輸出的過程的有機體。學校係統由許多相互聯係的元素構成,必須進行適當控製和安排。這種係統的管理活動的作業程序有七個步驟:計劃--設計--預算--分析--決定--評估--複始。在蘇聯,開設學校管理課程的高等院校中有人認為,控製論是關於複雜的管理係統和過程的科學,是關於最優管理的科學;中學是複雜的動態係統,運用控製論具有重大意義。還有人提出學校管理工作的五個環節:提出目的--獲取信息--製定計劃--建立係統的反饋聯係--結束總結。在我國,也有人主張運用這些理論和觀點研究學校管理和管理過程問題,並取得了研究成果。這種研究對提高學校管理過程的科學性是有價值的。

在上麵對學校管理過程論述的基礎上,我們給出學校管理過程的定義,學程管理過程是學校管理者通過合理的組織結構和運行方式,充分發揮學校人、財、物諸因素的最佳功能,以實現學校教育目標的活動。

二、學校管理過程的基本特征

從學校管理過程的概念中,我們總結出學校管理過程的兩點基本特征:

(一)學校管理過程是調動學校一切可利用因素,為實現教育目的服務的過程

學校基本上有兩大工作,一是管理工作;二是教育工作。教育工作是學校直接麵對學生的第一線工作;管理工作既是對教育工作的組織、調控,又是對教育工作的服務、支持。這兩項工作交織在一起,密不可分,形成一個不分你我的統一體,但二者都是為教育目的服務的。一方麵,學校管理工作是為教育過程服務的,而且由於學校是教育人的場所,學校管理工作本身也蘊含著教育任務,在這個意義上,學校管理過程也是教育過程。另一方麵,學校教育過程的正常開展,需要有高效率的管理工作的保證,同時又是學校管理的效益得以實現的基本條件。可以說,學校管理工作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校教育過程的成效,而學校教育過程的成效則集中體現學校管理工作的優劣。所以,學校管理工作要麵向教育過程,以教學為中心,遵循教育規律,調節各種教育因素,充分發揮學校的整體功能,保證教育過程的優化,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麵全麵發展。

(二)學校管理過程是擺正、理順校內各種人際關係,使之為教育教學服務的過程

從學校管理中人的因素來看,有學校領導、教師、職工和學生四個方麵。學校管理就是要調節學校人際關係因素的相互作用,把它們納入教育目的所指引的軌道。在學校人際關係因素中,學校領導不僅實施領導,而且要接受來自教師、職工和學生的建議和監督;教師、職工和學生不隻是消極被動地接受管理者的領導,而是以主人翁的態度參與學校管理和教育目的的實現。教師處在學校工作的最前線,是學校實現教育任務的關鍵人物,但他們的工作還必須有職工的支持。職工相對來說,處於學校工作的後方,一方麵,他們要直接對學生的教育工作做出努力,另一方麵,更主要的,他們要支持教師的工作,為教師工作的順利開展創造條件。學生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受益者,學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圍繞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而展開的。學生作為學校教育工作的對象,應當接受教師、職工、學校領導者的教育和管理,但是,他們又是教育過程中的主體,理當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作用。學校的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必須調動和依靠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果離開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支持和配合,那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將無法順利展開和變得毫無意義。所以,學校管理過程並不是一個由領導者--教師--職工--學生的單向過程,而是一個由學校領導者、教師、職工、學生四個方麵組成的雙向作用過程,學校領導者在學校管理過程中,一方麵要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創造性,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才能,另一方麵,還要把廣大教師、職工和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激發出來,立足本職,協調一致,共同為實現教育目的做出努力。

三、學校管理過程的基本原則

學校在管理過程中,是要按一定規律、遵循一定原則來進行管理的,而不是想怎樣管就怎樣管。一般來說,學校在管理過程中要遵循下列基本原則:

(1)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是我們學校管理過程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則。這個原則要求我們的學校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地、全麵地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堅持管理改革,與時俱進,消除一切不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陳規陋習。

(2)以教學為中心,發揮學校整體功能。學校管理過程必須以教學為中心,把各項工作全麵組織起來,發揮學校整體功能。這樣才能準確無誤地順利完成學校教書育人的辦學目的。

(3)民主化管理。教職工和學生是學校的主人,他們參與學校管理是法律賦予他們的神聖職責。另外,我們還必須看到由他們參與的民主化管理是決策科學化和權威性的基礎。學校實行校長負責製,但校長工作的成敗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民主管理的水平。隻有實行民主管理,依靠教師辦學,建立民主管理製度,才能群策群力地把學校辦好。

(4)講求效率、效益。這個原則要求學校管理工作要講求提高工作效率,使工作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要盡可能少消耗,並要取得較高的效益。

任何工作都要講求工作效率和效益,學校管理也必須講求效率和效益。學校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和效益,是學校管理的基本目標,是衡量學校管理水平的尺度。學校教育有兩種效益,一種是教育投資取得的經濟效益;再一種是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一般不是直接和短期內就能取得的,但它確實有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是較直接的,並可以看到的。例如學生的學風、紀律、品行狀況等的變化,往往很快就在社會上發生影響。因此,學校管理要講求效益,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充分發揮學校人、財、物、時的效能,把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當作管理的最高目標。

這四項基本原則是學校在管理過程必須要遵循的,它們之間並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管理者在管理時要注意把它們有機結合、協調運用。

四、學校管理過程主要環節運行

學校管理過程包含了許多環節,這些環節前後銜接,相互依存,彼此製約,構成了學校管理的程序。學校管理有繁有簡,從而導致環節有多有少,環節多的要經過事先調查、谘詢、預測、計劃、組織、指導、指揮、協調、教育、激勵、監督、檢查、評定、反饋、總結、修正等等,簡單的隻需要經過幾個環節,這些環節,有的是一般環節,有的是基本環節。所謂基本環節,就是管理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一般認為基本環節有四個,即製訂計劃、組織執行、督促檢查、總結提高。

1製定計劃

學校管理過程的起始環節是製定學校工作計劃。計劃是全校員工的行動綱領,是管理過程後繼環節的依據。學校有了工作計劃,就能保證學校工作有目標、有組織、有措施、有步驟,使全體員工職責分明,步調一致,共同實現預期的效果。

管理活動的重要依據之一就是預先製定好的計劃,通過計劃開展管理活動,才屬於科學管理。計劃就是提出目標,明確任務。不論是長遠規劃也好,還是短期安排也好,都規定了在一定時期內要完成的任務。凡盲目的、混亂的、被動的管理,必然是無效的或效率很低的管理。製定計劃的重大意義,就在於做到有目的地管理,井然有序地管理,主動地管理,從而提高管理效率。

學校工作計劃是指導學校工作的基本文件,它是在一定的觀念和政策的指導下,為實現學校工作的任務和目標而對學校工作的內容、規則、步驟、資源分配以及方式方法的通盤預先安排。

製定學校計劃可起到如下的一些作用。第一,為學校的高中層管理人員提供明確的方向政策,以便作為指導和協調的方針。第二,通過說明學校工作所要達到的最終成果及其標準、工作步驟和日程,使每一個員工明白對全校、所在部門及個人的期望是什麼,同時使每個部門和每個人明白自己與其他人的工作聯係,以加強彼此的協調。第三,預先估計在計劃執行的過程中會發生些什麼問題,以便提高警惕性,做好心理準備。

製定計劃,不能憑空妄想,更不能異想天開,要立足現實,這樣,製定出來的計劃,才能起指導作用。製定計劃的依據主要有兩個方麵。

(1)上級指示。其中包括國家在教育方麵的方針政策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具體指示。這是保證學校社會主義方向的重要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