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塘後的解救措施: ① 注入新水或開增氧機;② 噴施相應藥劑。
注意事項: ① 加注新水最好在下午3時前進行。天氣酷熱時,切忌在傍晚加水,以防止引起類似雷陣雨的作用。② 當發生浮魚而注水量,水不能衝擊池底。③ 當發生嚴重浮頭時,切勿使魚受驚,更不能采取人工下水增氧。發現死魚不能馬上去撈,以免魚受驚掙紮而更易死亡。
問題275: 有哪些地方開展了魚嚎預報服務?
答: 據了解,浙江省的湖州市氣象局從2001年開始研究魚嚎現象。經多年研究,科技人員總結出運用氣象因子預測魚嚎的方法,采用四個等級來確定魚嚎發生時的嚴重程度及防範措施,並在當地進行試預報。當預測到次日將有魚嚎發生時,及時通知養殖戶進行防範。2004年“魚嚎氣象預報”正式投入業務使用。氣象局將每天的魚嚎預報用手機短信及時通知養殖戶。2006年,湖州市有近800戶水產養殖大戶免費訂製了“魚嚎氣象預警短信”服務項目。幾次大的魚嚎過程都能準確預報,一年下來,水產養殖戶減少經濟損失。如今,“魚嚎氣象預警短信”成了漁民們增收、節支、減災的好幫手。
問題276: 秋季水產養殖中還易發生什麼病害?
答: 秋季,隨著魚類快速生長,池塘養殖密度增大,水質容易惡化,各種致病病原體繁殖速度也加快,極易導致暴發性出血病的發生。
為防病害,可適時換水增氧、定期進行水體消毒和口服藥物預防。每隔10~15天可用二溴海因、溴氯靈等環保藥物交替消毒水體一次,消毒之後隔5天再用有益微生物製劑改良水質。合理密養和混養,選用中高檔飼料,少用飼料原料(生麩、玉米、小麥等)和低檔飼料。
問題277: 聽說青蝦也可以放到池中過冬?怎樣飼養收效高?
答: 是的,這樣的方法叫暫養。可以錯開銷售旺季,特價而售,能提高養殖效益。青蝦暫養宜在11月底進行,此時青蝦脫殼少。青蝦整個冬季都能攝食生長,因此要堅持投餌,投餌量為存塘蝦體重的3%~5%。水溫低於5℃以下時一般2~3天投餌一次,選擇在晴暖中午投餌。水溫在5℃以上時,應堅持每天投餌。
問題278: 青蝦養殖對水體有什麼要求?
答: 在水質管理方麵,暫養池要求水深在1.5米以上,以保持較高的水溫,並保持水體有一定肥度,透明度在10~20厘米。暫養期間如發現水麵結冰,要及時破冰,嚴防青蝦因水麵結冰缺氧窒息死亡;水位過淺,須及時補水,防止青蝦被凍傷凍死;水質過瘦,應適當施肥。
問題279: 什麼叫氣溫日較差,水溫也有日較差嗎?
答: 全天24小時溫度最高值大約在下午2-3時,最低值大約在拂曉前的5-6時。24小時之內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溫度差值就叫氣溫日較差。天氣狀況越好,氣溫差就越大。同樣地,最高水溫與最低水溫的差值就叫做水溫的日較差。水是熱的不良導體,水底層溫度變化比較緩慢。一般情況下,水表層溫度高於水底層溫度。水表層受到太陽光的直接照射,較容易升高溫度。水表層溫度迅速升高,造成水表層與水底層溫差拉大,影響魚的覓食活動。
問題280: 水溫會隨著氣溫的變化而變化嗎?
答: 深秋季節,氣溫急速下降,因為水的比熱大,水溫還來不及降得很低,水底層降溫更是緩慢,造成水溫高於氣溫,水底層溫度高於水表層溫度。例如,水麵結了冰,水表麵結冰的溫度在零度,而水底未結冰,當然溫度高於零度了,此時水底層溫度比水表層要高。到了春季則正好相反,表層水溫略高於底層水溫。水層溫差變化呈梯形變化,離表層越近,變化幅度越大;離底層越近,變化幅度越小。在陽光照射下,水表麵升溫快,而光線穿透力不強,水導熱本領小,所以下層溫度變化小,這就導致表層水溫較高而且變化較大,底層水溫較低而且變化較小。秋涼降溫,水表層溫度降得較多,水表層與水底層溫差變小。
問題281: 水層溫差與溶氧量的關係大嗎?
答: 水層溫差對溶氧量影響很大。水裏的氧氣主要來自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空氣。空氣與水表麵接觸,隻有一點點氧氣溶解於水。水表層溶解的氧氣主要通過水的上下對流而轉移到水底。水的上下對流的條件是上層水溫低(密度大)、下層水溫高(密度小)。前述下雪天盡管溫度很低也好釣魚,正是因為水底溫度較高,容易對流,導致水底層含氧特別豐富。但是,一般情況下,表層水溫高於底層,不利於水的上下對流,而這種水層溫差越大,越不利於水的對流,換句話說,水層溫差越大,水底層缺氧越嚴重。
問題282: 海水養殖與氣象有什麼關係?
答: 海水養殖是海洋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海水養殖不同於淡水養殖,海水養殖產業基本上是露天作業,靠天吃飯,因此海水養殖深受氣象因素的製約,每年因氣象災害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氣象因素對養殖業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麵: 一是災害性天氣,如台風、暴雨等引起的嚴重洪澇或風暴潮造成的“硬殺傷”;二是溫度、鹽度等變化引發海洋生物適生環境條件發生變化導致生理不適應造成的“軟殺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