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八章(3 / 3)

問題261: 影響鬆毛蟲生育的環境條件有哪些?

答: 影響鬆毛蟲種群數量變化的環境因子,主要包括氣候因素、營養因素及天敵因素三個方麵。它們不僅影響鬆毛蟲的生殖潛能,而且影響鬆毛蟲的生存潛能。氣候因子主要包括溫度、濕度、降水、光和風等。當然,這些因子對鬆毛蟲的影響並不是獨立地產生影響,而是在相互作用的綜合狀態下發生作用的。

問題262: 溫度對鬆毛蟲的生育有什麼影響?

答: 溫度直接影響鬆毛蟲的世代、生長發育、棲息、繁殖以及生存,而且還間接作用於天敵因子的消長、食料植物的生理代謝以及環境條件的變化,還影響鬆毛蟲的數量變動和地理分布。鬆毛蟲越冬代能耐-7℃的低溫;成蟲能耐38℃的高溫。第1代幼蟲期的適溫範圍為25~32℃;第2代幼蟲期的適溫範圍為22~32℃;在20℃溫度下飼育,一般發育至4齡後,逐漸停食越冬;22℃溫度下飼育,少數蟲能完成幼蟲期的發育,絕大多數發育至4齡後,逐漸越冬;越冬後幼蟲,在10℃的氣溫下開始活動取食。

鬆毛蟲繁殖的最適溫度是28℃,此溫度下平均蛹重和平均卵量都高。但生長最快的溫度是32℃。在22~32℃範圍內,隨著溫度的升高,幼蟲生長期縮短。在自然變溫條件下(28~32℃),幼蟲期所需積溫為800~900℃,較低溫度時則需1000℃。

溫度驟然升高或降低,能使鬆毛蟲對高、低溫的適應範圍縮小。過高過低溫度持續時間越長,對鬆毛蟲影響越大。越冬期間的鬆毛蟲,能抵禦-7℃的低溫,持續1天的死亡率為10%,2天為20%,5天為40%。在-10℃的低溫下持續1天死亡率達40%,2天為50%,5天為80%。若降至-15℃,持續1天死亡率為90%,2天達100%。

問題263: 降水、濕度對鬆毛蟲的生育有什麼影響?

答: 濕度可直接影響鬆毛蟲的生長發育、繁殖力和死亡率。一般來說,低濕能抑製蟲體新陳代謝而延滯發育,高濕能促進新陳代謝而加速發育。卵在75%以上濕度下,孵化率在90%以上,以95%濕度時最高。濕度越低,孵化率越低。幼蟲在75%、85%、90%3種濕度環境下飼養培育,均能完成其生活史,其他濕度(100%、55%及以下)環境下飼養,均不能完成。

降雨除了可改變大氣和土壤的濕度而影響寄主植物的含水量和害蟲本身的發育外,還直接起到機械的殺滅作用。降雨鬆毛蟲的影響,決定於降雨的強度和持續時間。大雨可直接殺傷大量初孵幼蟲,狂風暴雨可以把幼蟲從樹上衝刷下來而造成當年蟲口密度下降。降雨還間接改變環境濕度,影響寄主植物的含水量、光照和濕度。4、5月份連綿陰雨,有利於白僵菌的繁殖,常常引起白僵菌流行,增大了鬆毛蟲幼蟲的死亡率。

1、2齡幼蟲受驚後有吐絲下垂的習性。孵化期如有風,幼蟲常借風力擴散,其傳播方向與風向相同,風大時傳播麵積大。

成蟲羽化後若遇大風,則其隨風傳播距離可以更遠些。

有時也因風速、風向、地形、地勢及鬆林的分布狀況,

形成成蟲的定向遷移。強台風和暴雨配合,常能造成鬆毛蟲大量死亡,夏季7、8月的持續高溫、熱風,影響著鬆毛蟲的生活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