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嚴治軍離不開以身作則。諸葛亮在《將苑》中寫道:“夫為將之道,軍井未汲,將不言渴;軍食未熟,將不言饑;軍火未燃,將不言寒;軍幕未施,將不言困;夏不操扇,雨不張蓋,與眾同也。”
1978年鄧小平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說治軍要嚴,首先對領導班子要嚴,對高級幹部要嚴。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以身作則非常重要。群眾對幹部總是要聽其言、觀其行的。連長指導員不以身作則,就帶不出好兵來;領導幹部不做出好樣子,就帶不出部隊的好風氣,就出不了戰鬥力。他說:我們的毛澤東同誌、周恩來同誌以身作則,嚴於律己,艱苦奮鬥,幾十年如一日,成為我黨我軍優良傳統和作風的化身。他們的感人事跡在全黨、全軍、全國人民中,發生了多麼巨大和深遠的影響!不僅影響到我們這一代,而且影響到子孫後代。
在“人治”的時代,需要領導的人格魅力,在“法製”的時代,更需要人格的魅力。法律規範絲毫不減弱人格典範的作用和威力。領導幹部以身作則的人格魅力,在現代法製社會不僅沒有貶值,而且大大升值。要堅決克服表裏不一、言行不一的雙重人格,要發揚“真實”、“真誠”的精神,領導幹部要有真摯的政治誠信,有為人師表的良好形象。
領導幹部率先垂範,就是下級和部屬的一麵旗幟,就是無聲的命令,就能對群眾產生巨大的感召力、影響力和說服力。著名的狼牙山五壯士,班長馬寶玉帶領四名戰士跳下懸崖時說的最後的一句話是:“同誌們,跟我來!”在戰爭年代,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幹部和共產黨員總是帶頭衝鋒陷陣,他們的傷亡比例高於普通士兵。在解放戰爭時期,在許多戰役中,幹部和黨團員的傷亡人數常常占傷亡總數的25%,有時甚至占到50%,以致領導機關有時不得不專門下發文件,要求基層指揮員注意自己的指揮位置,盡量減少戰鬥骨幹的傷亡。(李凱城《領軍之道》,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第145頁)
能夠以身作則的人,才敢於堅持原則。而既能以身作則又敢於堅持原則,才能夠在熱點、難點問題的治理上有突破。新時期出現的一個新現象,就是“家門口士兵增多,部隊本地化發展”,這是困擾各級領導和機關的一個難題,是軍隊管理工作中的一個熱點。而家門口兵員絕大多數都是通過領導和機關的各種關係調進來的。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是要管住領導幹部和領導機關自己。有些單位在這方麵就做得很好。例如武警浙江消防總隊2003年對總隊家門口士兵進行了一次徹底的“原則性處理”,把所有的家門口士兵調離本市、本地區。總隊黨委作出決定:任何領導幹部、任何機關幹部,不得把士兵調到家門口工作,就是省長要求調兵也要認真解釋,予以拒絕,一個都不能辦,一個口子也不能開。並且把這一條作為鐵的紀律規定下來。有個支隊所在市的財政局長要求把在消防武警服役的兒子調動到本市的支隊工作。支隊黨委出於照顧關係的考慮,向總隊寫出書麵報告,建議作為特殊情況給予照顧。但是總隊領導和機關不僅沒有給予批準,而且進行了批評教育。同時,總隊還舉一反三,針對服務保障人員長期在領導幹部身邊和機關部門工作出現和存在的一些問題,明確規定:凡是三級以上的士官一律調離機關到基層定崗,汽車駕駛員要晉升三級士官,必須調動到基層開特裝車。這些措施和製度有效地杜絕了“家門口兵”、“關係兵”、“特殊兵”的現象。總隊連續多年沒有調進一名“家門口兵”。領導和機關率先垂範,就有權威對下麵管理從嚴。
美軍把軍官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言行一致的要求寫進了《領導》條令。美軍第82空降師的曆任師長,在跳傘演習尤其在惡劣條件下,總是第一個跳傘。以色列軍官嚴守“身先士卒”的格言,在1973年10月的戰鬥中,以色列軍官傷亡人數占總傷亡人數的28。5%。裝甲部隊軍官的傷亡比例更高。
【一凡中文網,更新最快,無廣告小說】【www.yfzww.com】【一凡小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