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講 21世紀前17年服裝(2 / 3)

中性裝21世紀的T台和舞台上,很多年輕男性的著裝有女性化傾向。T台上還算隻有一種是柔柔的,陽剛與野氣並不鮮見,但舞台上的男歌星和男主持人實在是有一種性別模糊傾向,不僅衣服、發型、首飾,甚或動作都是女裏女氣的,很多年輕觀眾也喜歡這種形象。與此同時,女歌手乃至女大學生們著裝明顯男性化,頭發理得短短的、亂亂的,一副《綠野仙蹤》中“稻草人”的樣兒,穿一身牛仔裝、磨白、撕邊兒,且不洗,足蹬一雙旅遊鞋,髒兮兮的,要的就是這個勁兒,還一時引起轟動和大範圍的效仿。一方麵,人們極力追求性感,希望男人更像男人,女人更像女人;另一方麵,人們也認可並喜歡中性化,這就是21世紀(圖11-12、圖11-13)。

圖11-8蔻裝扮 (一)

圖11-9蔻裝扮 (二)

圖11-10韓流 (一)

圖11-11韓流 (二)

“波希米亞”風波希米亞風流行一段時間。實際上,所謂波希米亞是對遊牧民族生活或說流浪者著裝風格的一種概括。因為波希米亞是捷克地區名,原是日耳曼語對捷克地區的稱謂,狹義的是指今天南北摩拉維亞洲以外的捷克。世界上的遊牧民族吉普賽人源起於印度北部,但長時間聚居在波希米亞。因此,維克多·雨果著《巴黎聖母院》中,將美麗的吉普賽女郎愛斯米拉達稱為“茨岡人”(東歐和意大利習慣稱其民族為茨岡人),或稱“波希米亞姑娘”(法國人稱其為波希米亞人),後來都按照英國人的習慣稱其為吉普賽人了。總之,這已成為流浪人的同義語了。2002年以來,日常著裝中流行的皮條流蘇、皺褶袖口、方格裙子、斜挎腰帶、大背包、小皮靴等,被認為是波希米亞風格(圖11-14)。

“人造美女”21世紀以來,文身熱不斷升溫,乃至2007年,無論大小城市,文身室遍布大街小巷。通常人們認為在身上刺紋有些原始社會“文身”的意味,或是黑社會成員的一種標記,但後來“白領”們也文身,隻是麵積較小,部位也較隱蔽一些。整容術發展到高峰時,社會上出現“人造美女”,意指眼睛、鼻子、嘴唇、下巴、耳朵甚至臉部都經過手術而使其美起來。這種“人造美女”引起社會上一些爭議:有人認為是個人的事,別人管不著;有人認為造假風帶來虛假的、人為的美麗。其實,國際上不少演藝界人士早就施以整容手術,這裏是講史,因此不能簡單地予以褒貶。

華服與漢服從20世紀90年代末,華服熱就開始在世界範圍內出現苗頭,但中國人中隻有一部分熱愛藝術深諳文化的人表現出對於華服的喜歡。到了2002年春節時,由於在上海舉行的APEC鋒會上,各國首腦都穿著中式對襟疙瘩襻兒緞麵襖,一下子使這種華麗成為這一個中國節日的亮點(圖11-15)。從表麵上看,是中國人重新尋回了自我,因為1982年伊夫·聖·洛朗在北京的時裝展覽上一係列“華服風”並未引起國人的關注,而時隔20年後,中國人認為美國總統布什、俄羅斯總統普京等都穿著華服,怎麼說也是不由得生發出民族自豪感。可是,中國人太多了,這一時裝竟一時遍布全國,於是有些不願意趨同的人不再穿了。

圖11-12男裝女性化

圖11-13女裝男性化

圖11-14波希米亞風格服裝

圖11-15男裝華服

2004年以後,從大學生中出現“漢服熱”,即身穿漢代人的深衣或袍子舉行活動,他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中華民族典型服裝,或說是有特色的傳統服裝。“漢服風”雖然未得到主流認可,卻也依然在年輕學子們之間蔓延。人們對此也是各執己見(圖11-16、圖11-17)。

圖11-16華服演變

還有一種趨勢,就是混搭成風,原有的配搭方式全可以廢掉,新建立的也無需理由。總之,社會越來越寬容,多元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就是允許人們按照自己的理解、偏愛去選擇衣裝。

圖11-17中國元素禮服

21世紀第二個10年起始,時裝出現多元化趨勢,但歸納起來其實不外乎兩類:一類是複古思潮,人們又想從曾經有過的服裝中去尋求亮點,帶著懷舊的意味,顯然溫馨;另一類確實是以前沒有過的,也許是花樣、款式全創新,也許是全套搭配全創新。再有便是麵料創新,總之是新的。即便複古,也不會完全與原來的一個樣。這一時期時裝太多,隻能從中選幾種最有代表性的。

裸色裝這是2010年秋冬最當紅的衣服顏色。所謂裸色,實際上就是少用深顏色的染料,也就是淺色衣裝,有淺黃、淺駝、白色等,感覺很生態,很低碳,因而也就很時髦。

金屬纖維裝金屬纖維的麵料,再綴滿一身零零碎碎的金屬飾件,在新時代很耀眼。普通人也可以穿一條金屬似的褲子,自己感覺很舒適,這是E時代電子與機械的產物,說明已遠離農業文明。

小花衣裙2011年起,時裝圈又見散落且布滿全身的格式小花朵。豔麗的桃花、淺淡的野菊、浪漫的玫瑰,抑或還有四季的芬芳集於一身,人們似乎離不開大自然,緊接著又一陣風吹來,服裝上的花兒成了立體的,突起在衣裙上。

靚麗勞動服從2011年初夏起,服裝設計師不斷推出新穎漂亮的勞動服。人們原來的勞動服概念徹底崩潰了,代之而起的是漂亮、醒目與實用的勞動服。

哈倫褲(Harem Pants)繼短襠、低腰褲以後,突然又流行襠部很長的哈倫褲。最誇張的,襠部已在兩個腳踝處,鬆鬆垮垮,盡管襠下褲管緊瘦,但總是一副休閑態(圖11-18)。

蕾絲Lace的譯音,應該說源於16世紀的意大利,2011年又興起來,與其大為不同。蕾絲過去主要是指絲質或亞麻質花邊和透孔絲帶,當代卻是整體衣裳,而且已是滌綸或滌棉混紡料,不再是手織,是用機械壓製而成(圖11-19)。

軍品熱2011年下半年,年輕人們又想拾起20世紀60年代曾經流行的軍便服,搭配的還有綴著紅五星的軍綠色解放帽、繡著紅字的軍挎包、軍用水壺等。不過,這時的時裝已缺少了原來的嚴肅,帶有幾分懷舊,也帶有幾分調侃。

獸紋衣豹皮紋、虎皮紋、蛇皮紋用於女性衣服麵料上,應該說從21世紀初就開始了,隻不過進入第二個10年後,又被大規模應用。這一次範圍更廣了,還有斑點狗皮紋、奶牛紋等。與此同時興起的還有各種獸紋手包、挎包、飾件等(圖11-20)。

過膝長靴女青年穿長靴,時髦、帥氣。但是膝蓋處一層薄絲襪,對於北方城市的人來說冬季確實有點冷。於是,長過膝甚至長至臨近大腿根的軟皮靴興起,彌補了原有的缺憾,又增添了新的氣息(圖11-21)。

防水台鞋2012年起,後跟高前底也高的女皮鞋為大多數人們所接受了,這不等同於全鞋底都高的鬆糕鞋,而是高檔皮鞋。高高的鞋底也不笨,很精致,因而美其名曰“防水台”(圖11-22)。

圖11-18哈倫褲

圖11-19蕾絲

圖11-20獸紋衣

圖11-21過膝長靴

在這時期眾多的女性時裝中,比較穩定的穿著配套方式是上身一件大衫,像連衣裙但裙身又短,像襖衫又不是對襟。這樣一件上衣下麵是一條打底褲,顯得腿很細,好像是裙裝。一時上至五六十歲,下及二十歲左右的女性都穿。由於每件衣服的顏色和款式不盡相同,也就顯得不是千人一麵。但是樣式差不多故而又形成了一種時尚(圖11-23)。

中性裝更加中性化,從後麵看很難分出男女(圖11-24)。漢服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種節日、民俗活動和禮儀場合了,從小學生“開會”到大型“祭孔會”,漢服也越來越成樣了(圖11-25)。

2014年夏,年輕女性開始穿一件紗質透明的特長對襟衫,有白色的,也有藍或紅色的,衣長已至膝下,甚至到足踝。下裝是一條超短的短褲,因而對襟閉合時,一雙秀腿隱約可見;對襟敞開時,就像張開的兩翼,隨風飄舞。

2015年起,可穿戴設備或說智能服飾刮起一陣旋風,幾乎各類新科技展覽都離不了新科技服飾。這其中有戴在手腕上的手機,一招手就能瀏覽郵件;穿在身上的背心,隨時可監測著裝者的血壓和脈搏。在高速發展的移動互聯時代,手表、鞋子、眼鏡、頭盔可以隨時為人們提供意想不到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