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是肖邦的誕辰。五年一度的國際肖邦鋼琴比賽,都是在這一天開幕。肖邦鋼琴比賽,是世界樂壇上的大賽哪!離開幕之日越近,傅聰練琴越勤。他的手指尖彈痛了,就包上橡皮膏彈。深夜,他躺在床上,還在那裏捉摸著肖邦作品的章節句讀。
第五屆國際肖邦比賽,於肖邦145周年誕辰--1955年2月22日,在新落成的氣勢宏偉的華沙人民音樂廳,揭開了帷幕。那天,華沙飄著雪花。然而,為了得到一張音樂廳的票子,人們排著隊在寒風中佇立數小時。
大會的主席為傑維茨基教授,四十多位不同國籍的著名音樂家、作曲家和鋼琴家,組成了評判委員會。中國評委是中央音樂學院院長馬思聰。評判是極其嚴格的。在前兩輪比賽時,評委們隻能隔著帷幕聽,按照演奏者的抽簽編號給分。他們在評分時不知道演奏者是誰。直到第三輪時,評委們才可以當麵看看演奏者。這一屆,規定參加競賽者的年齡為6歲至32歲,傅聰當時是21歲。他是新中國第一個參加肖邦鋼琴比賽的人。強手如林。這一屆來自27個國家的幾十名選手,唯有他的資曆最弱!西洋音樂傳入中國,隻不過半個世紀,而傅聰又是未經正式“科班”訓練的人,沒有正兒八經的“學曆”。麵對著這樣隆重的國際比賽,他確實有點緊張。
知子莫若父。傅雷來信再三囑咐傅聰:“你別把'比賽”太放在心上,得失成敗盡量置之度外,隻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效果反而好,精神上平日也可減少負擔,上台也不致緊張。千萬千萬!“
意想不到,比賽的前夕,傅聰在練琴的時候用力過猛,手指受了傷!
第一輪比賽開始了。傅聰因為手指受傷,被排在最末一個。
“那一天輪到我,原定中午12點。在我前麵還有三個人上台,從10點開始的。我10點半去,不料前麵的三個不是手疼就是病,都不能彈。我一到,催場的人就說馬上得出台,我手也冷,心理準備毫無;但我並沒有慌。”
傅聰急匆匆走上舞台。放在他麵前的,是一架他從未彈過的陌生的鋼琴。那時候,他還缺乏演出經驗,不懂得對於陌生的鋼琴要事先試彈。他的手一按琴鍵,聲音很響,把他嚇了一跳。傅聰的心嘣嘣跳著,不由得收緊了。他彈得比較慢。有些不穩。但是還好,總算勉強通過了第一輪。
吃一塹,長一智。在第二輪比賽的時候,傅聰穩住了陣腳。漸漸的,他沉浸在肖邦的詩一般的音樂之中。他忘了這是比賽,忘了帷幕後坐著評判委員,忘了台下那眾目睽睽的觀眾。傅聰發揮了自己的彈奏特點,這樣,順利地通過了第二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