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聰還是被選上了。這對於他來說,是終生難忘的。他是新中國的兒子,他知道如果不是政府和人民的培養和信任,一個在家自學的青年,怎麼可能作為中國青年藝術團的成員,被派往國外參加比賽?
1953年7月25日至8月16日,在中國青年代表團團長、團中央書記處書記胡耀邦的帶領下,傅聰和400多名中國青年一起,來到羅馬尼亞。這是他平生第一次出遠門,第一次出國,第一次參加國際比賽……從小家庭走到了大世界,走到了廣闊的天地。新鮮,新鮮,周圍的一切,對於傅聰來說,都感到新鮮。
在布加勒斯特,傅聰獲得了“第四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國際藝術比賽”的鋼琴獨奏三等獎,得到了一枚銅牌。8月16日,新華社發布了電訊,向全國報道了傅聰獲獎的消息。那時,傅聰才19歲。對於那塊銅牌,他並不滿足。他看到吹橫笛的李學全拿到的是金牌,心裏想:我也應當拿金牌,為新中國爭氣!(圖43)
在聯歡節結束之後,傅聰又隨中國藝術團到民主德國和波蘭作訪問演出。他來到了肖邦的故鄉。傅聰在七歲半開始學鋼琴,就彈肖邦的作品。肖邦,是他欽慕已久的鋼琴大師。傅聰喜歡肖邦的鋼琴曲,也深深被他的生活經曆所感動。肖邦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在他的人生道路上鋪滿了荊棘。他20歲就被迫離開祖國波蘭,客居巴黎。他死的時候,才39歲。他留下遺囑,請求友人把他的心髒帶回祖國波蘭!傅聰覺得,肖邦的樂曲就像李後主的詞,充滿著生死之痛和家國之恨。
傅聰懷著虔誠的敬意,來到肖邦的故居。那裏,已經成了肖邦紀念館。他靜靜地肅立在肖邦的畫像前,久久地凝視著肖邦那瘦削、憂鬱的臉,默默地仰望著他那思戀祖國的目光。肖邦故居有兩架鋼琴。一架是古老的“普萊埃爾式”鋼琴,那是19世紀的鋼琴技師普萊埃爾為肖邦製造的,這個珍貴的紀念物受到精心的保護,參觀者隻能站在欄杆外看看。另一架是現代的鋼琴,供參觀者在那裏彈奏肖邦的樂曲。傅聰坐到琴前,懷著對肖邦的崇敬之情,彈起了肖邦的作品。他的琴聲,馬上引起了注意。波蘭人用驚奇的目光注視著他:一個東方人,一個中國人,怎麼會“賦有肖邦的靈魂”?怎麼會在琴聲中反映出“肖邦精神的真諦”?
傅聰在波蘭多次演奏了肖邦的作品,得到了波蘭肖邦專家的重視。波蘭政府正式向我國政府提出,邀請傅聰參加1955年2月至3月在華沙舉行的“第五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