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比想象中的要冷的更快。
這天氣前幾日還是豔陽高照,現在的日子就已經是冷的要穿襖子了。
今天是娘答應我要去裁衣的日子,我從昨夜起就盼著。
說出來慚愧,但我確實好久沒能出門了。
娘來院子時,手上捧了個手爐,穿著青色的小襖,頭上配了一支玉簪,襯的她整個人都溫婉賢淑。
“申堂,你怎麼穿這麼點衣裳,快去加件薄襖。”
其實還不算是深冬,隻不過娘怕冷,連帶著叫我也要多穿些衣裳,隻不過這個天氣多加件衣服也是好的,不會受涼。
“孩兒知道了,娘,我這就去添一件衣裳。”
我轉身回到房中,想要從箱子裏取出我的薄襖,卻又聽見窗邊的小動靜。
窸窸窣窣的,像是有老鼠。
我往窗邊走了過去,偷偷的打開一條縫隙,朝著那聲音望去。
又是那隻花貓,躲在屋簷下吃著魚。
倘若是被周管家看見了,又要氣上一陣,隻不過這冬天快到了,聽說貓都是怕冷的,一年到頭隻有一天會覺得暖和。
不知道它要在這個冬天躲到哪去安家。
我轉身去取薄襖,娘親還在外麵等我,早點出門便可以多看一點外麵的模樣。
“娘,我們走吧。”
我回頭看了一眼屋裏,窗戶我沒關上,如果那隻貓兒要是冷的話,也許可以躲在裏麵取暖一會。
娘把手上的爐子遞給我,她總是怕我咳嗽,又不知道我的病該如何治好,隻覺得咳嗽就是受涼了。
爐子暖烘烘的,我接過來,沒一會又塞回到她的手裏,我知道,她也怕冷。
娘親看著手裏的手爐,淡淡的笑了笑。
“你啊,要多照顧好自己,為娘這一把身子骨了,也不是很怕冷了。”
“沒事的,娘,我不冷。”我不想讓娘親太過於操心,本來就因為我體弱,她擔心不少。
出了鄭府的大門就感覺到不一樣,還未到冬天,家家戶戶就已經開始準備各式各樣的東西了。
賣吃食的偏多,畢竟民以食為天,書中寫的詞句,如今看見人來人往,更能明白其中一層意思。
街上的小販吆喝著包子熟了,熱騰騰的包子出爐的香氣飄在整個街上,添了幾分暖意。
我與娘親並排走在街上,一邊與她交談,一邊分神去看周圍的樣子。
瞟到了娘親平時拿來哄我的冰糖果子。
一串串的插在草靶子上好看的不行,我不愛吃,但是我知道娘是喜歡吃這東西的。
趁著娘在街邊看著簪子,我示意來福去買串冰糖果子。
我給來福使了一個眼神,他就懂得了我的意思,我背著手與娘親一起看攤位上的簪子,裝作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
“這簪子上的玉水色極好,上麵的秋海棠很配娘。”我拿起來一根秋海棠簪子,上麵的玉一看就是水頭極好的。
小販看見我出聲,也朝我這邊看來,點頭哈腰的朝著我笑:“這位公子眼光真好,這簪子上的玉可是上好的翡翠,那工匠將其做成海棠的模樣也是討巧,小的為了得到這根簪子可是費了不少功夫。”
他的話不假,在這個小地方上能有這樣子的簪子已經算不錯了,但是還是比不上爹出門上京回來時,給娘帶的那些禮物珍貴。
一對比下來,我竟有些不好意思贈與娘,想著哪日要是身子好些了,可以遠行至京,也能給娘帶一份禮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