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動人的談吐,讓情更堅愛更濃(3)(1 / 3)

老人經曆的時代和我們不同,所以,老人的愛好和價值取向也會和我們不同,我們要給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一般而言,老人都喜歡看戲劇,而不願意聽流行歌曲。平時,我們要避免強迫老人去欣賞流行歌曲,而是投其所好,買些戲劇的磁帶送給老人。若能陪老人看看戲劇,虛心聽老人講講戲文,那老人的心,也就向你打開了。

年輕人總是以為自己是時尚而前衛的,總是在不斷追求新的事物,卻不知在這喧囂中,往往誤解了生活的真諦。而與老年人的交往,可以使我們學習到他們幾十年才得來的人生經驗和智慧,更能使我們感知到自己的缺失和空虛,而從他的行為和人生曆程中汲取營養,變得成熟而充實。

婆媳之間說話要講究方式

婆媳關係如何處理自古便是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話題。婆媳之間經常會產生矛盾,要處理好婆媳關係,需要雙方共同努力。作為兒媳的你,往往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要想做個討人喜歡的兒媳,說話方式一定要講究。

1.要明確婆婆不是敵人,非敵即友

語言能夠表達心裏的想法。跟婆婆相處,首先要明確自己的關係立場,婆婆是朋友,不是敵人。一般情況下,朋友包括無話不說的親密好友,也包括雙方有相關利益需經常聯絡,見麵之後卻隻寒暄而不說心裏話的朋友。婆婆是老公的母親,和兒媳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是生活在一個家庭中又不能不相處,所以,最妥當的態度就是把婆婆當作那種保持一定距離的“朋友”。首先要尊重,還要適時地有些交流,但又不能說太多心裏話,否則日後一旦有不愉快發生,就會被揪著小辮子。

2.要在婆婆麵前保持自己的個性

兩代人的生活方式總會有些差異。跟婆婆相處需要有些坦誠,對自己的一些壞習慣最好不要藏著掖著,要光明正大,這樣,婆婆即使看不慣也隻好解釋為“她就那脾氣”,因此會慢慢適應,不會太較真。否則,一旦狐狸尾巴不小心露出來,就別怪她老人家背地裏的怪話不好聽了。比如你總是把衣服、襪子等全塞到洗衣機裏,一周洗一次,在婆婆麵前也表現得大大方方,沒有一點不好意思,這樣,即使婆婆很看不慣你這種拖拖拉拉、不講衛生的習慣,也拿你沒辦法,隻能解釋為“現在的年輕人都這樣”。

3.不要發生正麵衝突

要時刻提醒自己“婆婆是老公的親媽,看在老公的份上也不能同她計較太多”。尤其是在婆婆有什麼令自己不滿時,這樣的想法可以避免自己當場發作和婆婆理論,使矛盾激化而不可收拾。這話念多了,城府深到即使是婆婆當麵指責你,你都能麵不改色全當她老人家是在誇獎你了。歸根結底,其實就是一句:別和婆婆有正麵衝突。

把握好與朋友交往的分寸

有一個豐富多彩的人際關係世界是每一個正常人的需要。可是,很多人的這個需要都沒有得到滿足。他們總是慨歎世界上缺少真情,缺少幫助,缺少愛,那種強烈的孤獨感困擾著他們,折磨著他們。其實,很多人之所以缺少朋友,就是因為他們不善於把握與朋友交往的分寸。如果你想改善這方麵的處境,可參考如下建議:

(1)人際交往中適當保持積極的態度。

很多人在人際交往中喜歡采取消極的、被動的退縮方式,總是期待友誼會從天而降。這些人,隻做交往的響應者,不做交往的始動者。

要知道,別人是沒有理由無緣無故對我們感興趣的。因此,如果想贏得別人,與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擺脫孤獨的折磨,就必須主動交往。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有兩點原因影響人們不能主動交往,而采取被動退縮的交往方式:

一方麵是生怕自己的主動交往不會引起別人的積極響應,從而使自己陷入窘迫、尷尬的境地,進而傷及自己脆弱的自尊心。而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有交往的需要;因此,我們主動而別人不采取響應的情況是極其少見的。試想,如果別人主動對你打招呼,你會采取拒絕的態度嗎?生活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在火車上,坐在一個“隔間”裏麵有六個人,如果這六個人裏麵至少有一個是主動交往的人,那麼他們總是談得熱火朝天,一路上充滿歡聲笑語;如果這六個人沒有一個人主動和別人交往,那麼,從起點坐到終點,他們會始終處在無聊的氣氛中,看書也沒勁,對望又很尷尬,所以幹脆閉上眼睛養神。與其尷尬地麵麵相覷,還不如主動打招呼,換得一路不寂寞,不是嗎?當你嚐試著主動和別人打招呼、攀談時,你會發現,人際交往是如此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