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是陝西的傳統風味麵食,關於這個名字的由來,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古時候,有一個窮秀才,有一天來到鹹陽。

沒錢的秀才又饑又渴,就向一家麵館的老板要了一碗麵吃。

秀才想了一會兒,口中隨即念念有詞。

於是,麵這個名字就這樣流傳到了今天。

敲黑板冷知識

陝西十大怪

“陝西十大怪”說的是陝西的 10 種奇特的民俗習慣。這“十大怪”裏麵,前五怪都跟吃有關。第一怪是麵條像褲帶。陝西的麵條特別寬,而且很筋道,有嚼勁。第二怪是鍋盔像鍋蓋。鍋盔是一種烙餅,又大又厚,像鍋蓋一樣。第三怪是辣子是道菜,說的是陝西人吃飯離不開辣椒,把辣椒當菜吃。看來除了四川人、湖南人愛吃辣,陝西人也愛。第四怪是泡饃大碗賣,說的是陝西人喜歡吃泡饃,有湯又有主食,而且要用大瓷碗來盛裝。第五怪是碗盆難分開,說的是陝西人的飯碗特別大,像盆一樣。

第六怪是手帕頭上戴,第七怪是房子半邊蓋,第八怪是姑娘不嫁外,第九怪是不坐蹲起來,第十怪是唱戲吼起來。這就是陝西的十大獨特風俗。

臊子麵也是陝西的特色傳統麵食,其中以岐山臊子麵最為正宗、有名。

傳說西周初年,周人在岐山一代定居。在渭水河中,有一條蛟龍興風作浪,搞得民不聊生。周文王很是生氣,下令消滅蛟龍。

就這樣,蛟龍被殺死了,周文王命人把龍肉做成臊子慰勞族人。

後來,這種吃臊子麵隻吃麵不喝湯,剩湯回鍋的吃法被保留下來。如今在岐山一帶的喜宴上,仍然能見到這種回湯的吃法。

敲黑板冷知識

臊子麵的特色

臊子麵是陝西關中地區的一種傳統特色麵食,曆史悠久,尤以岐山臊子麵最為著名。

和普通的麵條相比,岐山臊子麵獨具特色。首先,麵條薄如紙,煮出來呈半透明狀,又光滑又筋道。其次,臊子鮮香,臊子就是肉丁或肉末的意思。用牛肉做成臊子,再配以黃色的雞蛋皮、黑色的木耳、綠色的蒜苗、橙紅色的胡蘿卜、白色的豆腐等,好看、好吃又營養豐富,老少鹹宜。再有,岐山臊子麵的麵湯味道濃鬱,又酸又辣,別有風味。

關中人吃麵喜歡用老碗裝麵,老碗就是獨具陝西特色的青花大瓷碗,吃上一口鮮香順滑的麵,喝上一口熱騰騰的麵湯,暖心又暖胃。

過去在陝西一帶,找對象結婚這種大事,看的不是姑娘美不美、小夥帥不帥。

關鍵要看對方能不能過油潑麵這一關。

新媳婦進門,第一件事就是……

姑娘有沒有廚藝,會不會持家,全看做不做得出一碗油潑麵。反過來,新女婿第一次陪媳婦回娘家,娘家也會專門給女婿準備一碗油潑麵。

這碗麵裏可是暗藏玄機,裏麵一定加了超級多的辣椒!是不是個聰明的小夥,就看你怎麼吃下這碗麵。

像褲帶一樣寬的麵條配上慢熬細燉的大塊臘汁肉。

再撒上用秦椒製成的辣椒麵,用熱油這麼一潑,一碗地道的油潑麵就做好了!

敲黑板冷知識

地道的油潑麵怎麼做?

油潑麵是陝西特色麵食之一,曆史非常悠久,以鹹陽油潑麵最為著名。

油潑麵的特點之一就是筋道,下鍋後久煮不斷,這是因為麵條是選用高筋麵粉製作的,非常有韌勁。油潑麵的做法比較簡單,先手工擀製出又寬又薄的麵條,然後下鍋煮熟,盛入碗中,撒上蔥花、蒜末、辣椒粉、鹽等,再淋入滾燙的菜油,激發出作料的香味。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醬油、香醋,或者拌入一些豆芽菜、青菜,一碗地道又好吃的油潑麵就做好了。

葫蘆頭是西安的一種超級美味的“黑暗料理”。

為什麼說它是黑暗料理呢?因為有人說這東西是用豬的痔瘡做的。

關於葫蘆頭這個名字的由來,有個非常不靠譜的傳說。早在北宋時期,西安地區的人們就在吃一種用豬腸子做的食物,叫作煎白腸。

沒想到金國入侵,女真人殘暴,壓迫百姓,當地人民受盡苦難,卻敢怒不敢言。

為了泄憤,百姓就把煎白腸改叫作胡虜頭。

葫蘆娃神通廣大,而金剛葫蘆娃更是神龍見首不見尾。

這隻是一個傳說。葫蘆頭其實就是豬的大腸和小腸的連接處,這個地方油脂豐滿,形狀看起來像個葫蘆,所以叫作葫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