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黃泉渡陰船(1 / 2)

海水似乎泛起了大浪,遠處的風越來越大了,空氣中的冷濕氣逐而劇增。這艘船不斷的隨著海水的漂浮搖曳,一陣厚密的積灰在肉眼可以看到的情況下飄落而下。

我爬在船上丟下來的繩索在捂著鼻子大罵。時運不濟怎麼偏偏現在起了大風,不過既然是有風這個地方就還有什麼地方是通往地麵的,我們一直在想如何到達彼岸可是誰又想過怎麼離開這裏呢?爬上了船我看見這艘巨大的船隻在經過最初的波動之後靜靜的停留在了這片海域中,船舶的甲板、艙底結構一覽無遺的映入我的眼簾,甲板上布滿了建築的廬、飛廬、爵室,等各種各樣的船室,船屋上用木欄圍城了一圈像是現在的警戒線,但是那木欄的周身都刻滿了密密麻麻的人形小繪,各種各樣使我突然在黑竹溝那片遺失的古林,那古林中的詭異投影。

再往前看是一根凸立而起的桅杆,古船在桅下部兩側須削成平麵以靠貼桅夾,根端做成榫狀以插入桅底座,頂部開風門或裝帶環的鐵箍以係吊掛帆的滑車裝置。不過有點不對勁的是著一艘巨大的船隻居然隻有一杆一帆,杆子是圓杉木製桅,因杉木質輕而富有彈性,抗折強度較好,也較耐腐蝕。桅木長度不足或因故折斷時,允許縱向搭接,用兩三道鐵箍緊固。帆是布帆,以多幅粗棉布縱向拚縫而成。帆的形狀大致為上部扇形下部矩形的混合形。

而船的外體是20個魚狀的船槳,至於那些我所知道的櫓、舵、矴、篙,則是一個都看不見。

總體而言船的材料是以馬尾鬆做主要建築,特別是木材極耐水濕,有“水中千年鬆”之說,特別適用於水下工程。在古代造船處理龍骨,船身主要用船身的主要材料是馬尾鬆、樟木。馬尾鬆木質低劣,節疤多且大,油脂層多,邊材麵寬大,芯材多空洞,易腐朽;表麵不易塗漆,故現在船用材很少用它。

“好大的家夥。”胖子走近了海灘,越過攤下來的鏈鎖,一步步向著那艘船走去,水中這艘等待了幾百年的物體,隨著風吹水動的趨勢,加上人的活在水中搖擺的幅度越來越大了。

“這個地方有中控室嗎?”我問道。“我們要怎麼才能讓這艘船開起來呢?”嘴上雖然這樣問但是心裏卻想著“這家夥不會真的以為我的麵具才是啟動船的關鍵吧?”

“笨蛋,這是多少年前的船了還中控室。”胖子忍不住罵道,接著開口對船上四下打量的那些人說道“你們到處走走,看看什麼地方是驅動船的。”其實應該是把他們支開吧!

我聽著胖子的話也裝模作樣的走開了到處看著,當我走到吳斌所在的地方的時候我看見這個家夥一直盯著的木欄後麵的小屋子,那個地方我第一眼看到也覺得心裏什麼地方被觸動了一下,但依舊沒有覺得怎麼樣,回過頭看了看後麵還站著另一個人,發現他此時的姿勢簡直與吳斌如出一轍。

那個人見我看他,也對我笑了一下說道“別站那麼高,好像自己是個什麼似得。”

我無語,聽他這麼一說感情他自己也不知道吳斌為什麼要看那個方位,隻是跟風而已,心裏默默鄙視,不過腦海裏的那根剛才被觸動的神經猛的一下被彈了起來,是啊高度,通常一艘船的船室,船屋都是異常的高,可是這艘船卻是隻有2人多高,而且我用手捂著手電慢慢的把光線收縮成一條直線,像木欄的後麵照去。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我和那個人看見吳斌突然慢慢的向著那個船室裏走了過去,我和他對視了一眼也慢慢的跟了上去,在這艘船上基本上沒有什麼人說話,四下散開的人各自忙碌著,如此一種詭異的氣氛就在彌漫開來。可是還沒有結束很快的,我們在靠近船室的時候聽到了一種磕噠磕噠的聲音,如同一個人在夾板上無意的漫步,聲音經過木質的地板開始傳播,一點點的音波不間斷的宛如海浪般散開,一秒一秒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