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輪轉,星換鬥移之中歲月冉積,不周仙子與亢蒼之間仍是不曾有一言一語。但相處日久,彼此心神互揣,雖無言語,但於一言一行,一笑一顰中,俱知彼此心意。
某日,東方有一善神,喚作女媧氏與亢蒼及不周仙子素來相善。女媧因為煩惱天地間苦悶無趣,便到中方天境府請得亢蒼之龍精,與泥土相和,捏土造人,成就人世,自此東方世人自稱龍之傳人。又有神農氏,至不周仙府求得不周仙子之木華,與泥土相揉,造成百草林木。伏羲氏又造化飛禽走獸,世間陡然生機勃勃起來。
再說,天帝與諸神居於天界,亢蒼,燭龍,刑天三神各居於中天、北天、南天。本來各不相幹,自從女媧造人,神農創林木百草,伏羲氏做飛禽走獸,天帝便已造化凡間自命。欲使三神同歸天界,聽他部署行雲布雨一應籌劃。何處風調雨順,何處旱,何處澇,須要盡聽天帝旨命。
水族三神中以亢蒼為首,本來風雨之事,兄弟三人商榷籌劃,每遇抉擇,亢蒼裁斷,不曾有失。天帝嚐問亢蒼歸天界之事,亢蒼未曾答複。
這日,亢蒼又來不周山下,坐於不周仙府外庭玉桌旁,心事重重,煩惱憂心。
不周仙子知道他是為天帝之事煩惱,斟一杯清露飲,放在玉桌上,卻不與他言語。亢蒼知她意在勸慰,笑笑舉杯小酌一口,依舊昂首看天,苦想心事。
她看他煩惱,心中也跟著抑鬱,隻好雙手托腮,鎖眉望他,悶著心情陪他一起煩惱。
這一雙憂愁人,這一片煩惱天。
正在煩惱時候,忽見燭龍從遠處乘風而來,急落雲頭,麵色惶急。
亢蒼疑惑中還來不及細問,燭龍卻已開口道,“大哥,三弟他…。他和天帝打起來了。”
亢蒼和不周仙子同時一驚,亢蒼急道,“三弟與天帝因何而起爭執?”
燭龍道,“因為天帝欲將我兄弟三人以及一應水族收歸天界管轄,三弟不服,與天帝爭大,我隻勸不住,故來請大哥前往解鬥。”
亢蒼問,“鬥於何處?”
“常羊山”
亢蒼慌忙起身,未及與不周仙子道別,駕一片急雲,乘風往常羊山而去。燭龍與不周仙子道個別,便也駕片急雲跟隨而去了。
原來刑天乃是昔年盤古之血所化,性格悍烈,除去燭龍亢蒼二位兄長,不曾輕易服人。聽說天帝欲將自己水族三神一應布眾收歸天界,心中火起,手持開天盤古斧來與天帝爭鬥。
等到亢蒼與燭龍趕到常羊山為時已晚,刑天與天帝激戰八百回合,被天帝斬落首級,刑天斷首,猶自以雙乳化目,肚臍為口,舞動開天斧,欲再來爭鬥。
天帝驚其悍烈,遂生悔意。
亢蒼眼見三弟慘被梟首,心中恨極,卻不知將恨往誰,心中怒起,也不知怒將何解。
天帝?恨往天帝?怒解天帝?
亢蒼與天帝之力孰勝孰敗,未曾可知。況且此鬥起於刑天。天帝又是六界之主,部下眾神與之助力,如今水族三神隻剩下亢蒼燭龍,唯有忍氣吞聲,將此事忍為一憾。
刑天沒了頭顱,神元歸於其軀,有頭時性格悍烈之極,如今無頭更成戰癡鬥狂。唯與亢蒼燭龍情深,見亢蒼近前,他****所化之目竟已流淚,肚臍所化之口顫不能言,亢蒼與刑天四目凝望,唯有淚語凝噎,其中飲恨,誰複可知?
燭龍擁扶刑天殘軀,淚縱言顫,將衣袖擦拭刑天斷頸所流之血,衣襟紅透,情狀之悲,不忍複視。
天帝早生悔意,見此情景,亦自恨失手。請九天玄女將刑天之首以玉匣相盛,天帝親手捧還亢蒼,九天玄女好言解勸,這才兩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