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再舉金樽:“敬地。”百官隨他之後,將酒灑到麵前草地之上:“後土保佑。”

皇太極三舉金樽:“敬祖先。”將酒揮灑。百官將酒灑罷:“列祖蔭庇。”

下人過來將拜祭用的食品,從皇太極開始分給每人一份,數量很小,全都當場吃掉,以示得到了天帝的福蔭。至此,郊外的儀式結束。皇太極上馬,在百官簇擁下回城,進大政殿,再舉行受尊號禮。

殿堂正北高階之上置放著九龍纏繞的金鑾寶座,兩側新製的儀仗,朱紅油漆閃耀著奪目的光澤。對對金瓜斧鉞,放射著皇帝才有的威嚴。皇太極入座後,百官仍東西分列站好,樂聲大作。

讚禮官高呼:“跪,叩。”

百官呼拉拉如山跪倒一片,向太宗行三拜九叩禮。皇太極看著匍匐在自己腳下的眾人,心中很是激蕩,努力了幾十年、奮鬥了幾十年、忍耐了幾十年,他終於實現了自己在母親死前立下的誓言,並且比阿瑪還更近了一步,額娘在天上也該瞑目了吧?

禮畢,多爾袞與科爾沁貝勒巴達紮,多鐸與豪格,嶽托與林丹汗之子額哲,杜度與孔有德,每兩人合捧一枚皇帝禦用之寶的金印,代表滿、蒙、漢各族屬官民,上前敬呈與太宗,表示承認太宗至高無上的皇帝地位,擁護他的統治。皇太極心緒極佳,按曆朝開國的慣例大封臣屬。他當殿冊封代善為和碩禮親王,濟爾哈朗為和碩鄭親王,多爾袞為和碩睿親王,多鐸為和碩豫親王,豪格為和碩肅親王,嶽托為和碩成親王。阿濟格等低一級,為多羅武英郡王。杜度以下再低一級,為多羅安平貝勒,阿巴泰為多羅繞餘貝勒。並按等級,分賜銀兩。外藩蒙古貝勒也按親王、郡王的等級敕封。漢人則以範文程為首,封為內府大學士。敕封孔有德為恭順王,耿仲明為懷順王,尚可喜為智順王,是以人稱三順王。他還到太廟追尊祖先,從始祖、高祖、曾祖到祖父,都尊奉為王。而獨奉他的父親努爾哈赤為皇帝,並上了一長串溢美的尊號: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廟號太祖,陵寢稱福陵。至此,繁瑣的登基大典才算宣告結束。

崇德元年(1632,比曆史上早四年),皇太極稱帝,完善後妃製度,並建五宮,分別是:清寧宮、關雎宮、麟趾宮、衍慶宮、永福宮。其中,大妃哲哲為清寧宮中宮皇後;海蘭珠位列第二,為關雎宮宸皇貴妃;第三位麟趾宮貴妃那木鍾,為蒙古阿霸垓郡王額齊格諾顏之女;第四位衍慶宮淑妃巴特馬?璪,原是蒙古察哈爾林丹汗的竇土門福金;本布泰名列第五,被封為永福宮莊妃。

本來已經漸漸淡出眾人視線的海蘭珠頓時又成了眾人關注的焦點,這皇貴妃可是相當於副皇後了,在後宮可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怎能讓人不眼紅?不過好在海蘭珠嫁過來幾年了都沒有懷孕,沒有兒子的後妃再受寵也不會引起別人的強烈警惕,沒見這科爾沁來的姑侄三人都是膝下無子嗎?說不定科爾沁的女人都是中行看不中用呢,空有一副好容貌就是生不了兒子,又有什麼用!?

自那日在“絕命林”裏和皇太極並肩戰鬥後,海蘭珠跟皇太極的關係似乎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兩人的心似乎更近了一些,可還沒有到傾心相愛的地步。海蘭珠雖沒有談過什麼正經的戀愛,可是對於自己對皇太極有好感的心思還是很明了的,她不是一個患得患失、優柔寡斷的女人,既然知道自己開始喜歡上皇太極了,自然就開始正視自己的內心,想要努力拚搏一把,即使最終真的慘淡收場,將來回想時自己也能夠無怨無悔,奮鬥過、努力過、拚搏過,得不到也不會後悔了……

如今的皇太極可謂是春風得意、風頭無兩。稱帝後他掌握了清的絕對權力,現在再也沒人敢挑戰他的權威了;而官場得意,情場也是一片光明,往日裏對他表麵上親昵,實際上冷冷淡淡的海蘭珠這段時間竟然對他熱絡了很多,平時更是無微不至的關照著他生活的方方麵麵,不再是一副怎麼都捂不熱的石頭樣,他猜想可能是自己在“絕命林”裏對她的維護感動了讓她,“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古人誠不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