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宣府如何發展起來的(1 / 2)

整個朝議,崇禎都處在又怒又恐的情緒中。退了朝後,崇禎回到偏殿,攤坐在龍椅上,閉起了眼睛。宣府單月收入竟可以相當於大明朝一年的歲收。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啊,難道諾大的大明朝還不如區區一個軍鎮富有,這不是天方夜譚麼,到底問題出在那裏?崇禎怎麼想也想不明白。就算宣府大量生產了萬般鋒利的玉鋼刀,可大明朝的田地那是像天上的星星一樣難計。一年的收入也不過是兩百萬多一點,然宣府一個月能生產多少柄玉鋼刀?一千柄一萬柄?就算一柄玉鋼刀能賣十兩銀,月收也不過十萬啊。而且成本,人工還沒有算在內。可宣府在二月初確實是送了一百萬進京,而且聽報,皇兒在涿州投用了數百萬,數百萬呐,其中竟然有百分之六十是靠宣府供給的。崇禎開始有些懷疑宣府這麼龐大的收入來源了。他又想:這到底是不是皇兒所為,盡管皇兒是智才驚人,可這樣的事,絕對不是人所能做出來的。莫非真如外頭的百姓所說?有神仙相助皇兒?不行,得召皇兒來問問。

崇禎睜開眼睛,轉頭對旁邊的王承恩說:“承恩你速速趕去慈慶宮,把太子給朕宣來。朕有急事要見他”

王承恩應了一聲,便出了偏殿。崇禎望著王承恩出了偏殿後,繼續閉目神思。

崇禎哪裏知道,宣府完全都是由朱慈烺掌控著的,雖然他人不在宣府,但是他對宣府所實施的福利製度比宋朝官吏製度甚至還要高上幾倍。當宣府官員從中得到比他們以前所貪汙得到的銀兩,還要多的時候。他們自然就不會願意去冒險貪汙。這也是宋這一朝代很少出現貪官的原因。

宣府官員有了合法而又奢侈的生活,加上“食君祿,奉君事”的封建皇權思想的引導。他們會表現得格外忠於朱慈烺。一點都不足為奇。當然,如果朝廷隨時有能力剿滅宣府三十萬大軍的話。宣府官員肯定不會這樣為朱慈烺去抗聖旨,甚至到今天,宣府已經成了朝廷大臣們的探囊之物。

而來宣府經濟發展恐怖,確實不會不合理。在大明朝這個還沒有出現鋼量產的時代。所謂百煉刀,jīng鋼刀那可是被奉為寶物的。有幸得到一柄的人,都會視作傳家寶。不是很多武俠故事都有出現賣刀的場麵麼,特別水許傳中,楊誌賣刀,林衝買刀等等…都可以說明,在古代鋼製刀劍比金子還珍貴。

可想而知,朱慈烺將古人經過一千年冶煉玉鋼經驗總結出來的緞燒手段,煉製出玉鋼,雖還比不上現代鋼材,但是要比起jīng鋼,百煉那定然是要好一點。

宣府本鎮加上各衛所總共不下七個軍器坊,四個冶煉鐵的融爐(朱慈烺打造第一批玉鋼刀的時候,就把這些鐵爐稍作了些修改,改冶煉玉鋼)後來又增建了六個軍器坊,六個冶煉爐。先說冶煉玉鋼的整套流程,工期大致是五天,打造玉鋼刀的作業可以同時進行,就算不同時進行。那麼就算作煆燒玉鋼五天,打造玉鋼刀五天,煆燒加打造共算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