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鹹豐同治:轉危為安 (12)(2 / 2)

時大理北已略定,官軍已複三十二城,攻廣西州彌勒縣之竹圍,逾一年乃下,回舉火自焚死,無一降者,其悍如此。十一年,東南兩迤悉平。迤西唯大理及順寧、騰越未下。楊玉科方攻大理,十一月毓英抵大理,督將士斷順寧、騰越來援路,直薄城下,掘地轟城,奪東南兩門。回猶守西北門,及文秀所築內城,謂之王城。文秀自出戰而敗,退入內城,服毒將死,其靈舁獻,並其偽帥印,毓英以為詐,悉斬之。限城內餘黨,三日內繳械出城。其黨約半年。毓英飭玉科選死士二百人,入城收械,嚴布重兵於城外夾擊之,斬其將軍、參軍等三百餘名,生擒其大司衡楊榮、大經略蔡廷楝、大塚宰馬仲山,磔之。嶽昭、毓英奏言:“杜逆倡亂,曆十八載,攻陷五十三城,西及四川會理,東及貴州興義,偽造禁城,規僭王製,與東南巨寇,並駕一時。官軍四次西征。

鹹豐六年,提臣文祥調川軍助剿,克紅崖,圍賓居,而東西各回圍省,退兵還援,則彌渡、雲縣失矣。九年,提臣褚克昌攻鸚鵡關雲南驛,而館驛澄江回眾攻陷廣通、楚雄、鎮南以襲其後,則褚克昌之全軍覆矣。(克昌敗死在十年。此雲九年,乃克鸚鵡關時。)同治二年,臣毓英在署藩司任內,連拔景東、鎮沅、永北、楚雄、廣通、定遠,進規鎮南,而馬連升、馬榮率沾益、尋甸之眾,占據曲靖、馬龍、平彝,撤兵回顧,而大理之役遂不果矣。六年,提臣馬如龍甫至定遠,前軍失利,而合國安、楊振鵬等內外勾結,連失定遠、楚雄以次二十城,則省圍幾莫解矣。皆由東南黨援未除,則迤西寇氛益熾。故先從各路征剿,克曲靖而東隅固,解省圍而內患清,複澄江而內地寧,平臨安而南徼定。內顧無憂,遠圖易舉。臣等所以先事東南而後專事迤西者,職是故也。

”是月,李維述、楊玉科克蒙化大、小圍埂,為文秀倡亂地。十二年二月,楊玉科克鍚臘,蔡標克猛郎,玉科克順寧。四月,玉科、蔡標克雲州,和耀曾克小猛統。五月,李維述克騰越,雲南平。玉科、維述為驍將。玉科初事毓英,驕蹇,嚐殺仇,持其頭謁毓英,意詰責即為變,毓英笑釋之。維述,騾馬為業,不知有榮貴,及奉朝廷賞搬指,適與指合,驚以為天子聖神,益效忠藎。所設市肆,悉以巴圖魯名號名之,憨直榮幸朝命如此。其他諸將,和耀曾、蔡標、段瑞梅、夏毓秀、何秀林、楊國發、張保和,皆滇人,而從毓英積功為大將,皆滇之率練勇起家者。方事之初,大吏務媚回抑漢,摧敗練事,不顧後路,而坐圖省中;或畏亂而不入省,皆不能收漢人為用,遂獨以功名讓毓英。毓英能用諸將,嶽昭又善用毓英,並善用如龍以彈壓回眾,如龍以師事嶽昭焉。此皆成平複之功者,舉與前數輩有殊也。

現在書店裏有三類曆史書:一是曆史學的研究專著;二是曆史演義、曆史小說;三是大眾曆史。曆史研究著作屬於小眾曆史,閱讀麵很小,但是它很科學。曆史小說是娛樂化的產物,有些曆史的影子,但虛構成分太重,不能當曆史來看。大眾曆史比較客觀、通俗地向讀者介紹曆史,如《清朝大曆史》一書,寫出了作者心中的真實曆史,兼顧了學術和通俗兩方麵,在清史研究方麵有很高地位。它既有一定的可讀性又比較符合曆史原貌,其中還融入了作者對曆史、政治、權謀、人生的獨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