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老油條手裏的唐僧肉(1)(1 / 3)

我是大山裏的孩子,像許許多多農村孩子一樣,我有過無憂無慮的童年,擁有過撒尿和泥上房揭瓦的快樂時光。自從我接受了九年製義務教育的第一天起,就全然不覺地走上一條農村人心中通往“成功”的道路。

這條道路在農村來說,既簡單又實用,更為農村的大眾所認可,那就是考大學——讀大學——分配工作——到城裏生活,然後順其自然地演變成“城裏人”,一生從此脫胎換骨,既可光宗耀祖,亦可衣食無憂,還縮短了自己的孩子從地獄到天堂的距離。

在家鄉那個似乎“春風不度”的地方,在幾十年的時間裏,已經有好多人從這條“天梯”上爬過,奮鬥過,成功的不少,失敗的更多,摔成重傷的更是多之又多。成功者自然成了教育下一代的真實教材,失敗者便被歲月的風塵掩埋在滾滾的青紗帳之中。

輕而易舉的考上大學,成為父老鄉親田頭巷尾談論的焦點,成為弟弟妹妹學習的榜樣,我不禁飄飄然起來,自然好不得意。

進入大學以後,本人因在體育、唱歌、演講等方麵有一技之長,領導才能也頗為出眾,先是被任命一班之長,後又當選為校學生會主席。再加上自己先天條件不錯,長得英俊、帥氣、瀟灑、偉岸,自然成了全校女孩子關注追逐的焦點。那時的我,真可謂是風光無限,自己有足夠的資本在同齡人麵前驕傲與自豪。

在別人羨慕的目光裏,我覺得自己就是上帝之子,就是上帝的寵兒,無所畏懼無所不能,天下大事,舍我其誰?

四年的大學生活,轉眼之間就要成為曆史,學校畢業生的實習時間到了。現在的學生實習,再也不可能像以前的大學生那樣,到自己專業對口的單位去鍛煉幾個月,而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通過各種關係,走各種渠道,使各種手段,為了自己能進一個理想的單位展開一場立體化的戰爭。

實習單位,在我看來是很重要的,它應該是決定一個人命運是好是壞的第一個台階,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機會,我是不可能為了能畢業隨隨便便找一個混三個月的。我有自己的目的和打算。

按常例,我畢業是要回到家鄉去的,這是我無法接受的事實。我讀書、奮鬥的目的就是離開那窮山惡水刁民的地方,到大城市去生活,做一個體麵的城市人。我要想在城市裏紮根,那麼實習也應該在城裏,而不是像其他同學沒心沒肺的到農村義務教三月書。

我有這個打算,和我的家庭有關。我的家庭很和睦也很健康,是普通的農村家庭。我的父親是那一塊地方的領導者——村支部書記,而且連任多年。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與其他農村家庭相比,我家就顯得與眾不同,具體而生動的來形容,就是有幾個比較:社會地位比較高;經濟收入比較豐厚;享有特權比較多。

如果嚴格劃分起來,村支部書記不算什麼官,但就是這不是官的官,卻也能夠得到別人得不到的好處。這使我在很小的時候,就有了“官癮”。我父親也一直這樣教導我,做什麼不如做官,從什麼不如從政。

我讀大學的惟一目的,可以說就是為了當官,具體的說是在城裏當官。我最大的理想就是能進學校所在地的政府大樓工作。我認為,如果我進不了那座令人望而生畏的大樓,大學就等於白讀了。既然讀了大學,就要做一個有權有勢有社會地位的人。

但是,別說在那座大樓裏,就是在這座城市裏,和我沾親帶故的人一個都沒有,讓我實現自己的理想有了很高的難度。但我是一個輕易不言放棄的人,我認為隻要自己能進這座大樓裏實習,在三個月的時間裏,我就有機會也有能力讓自己名正言順的留在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