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在炮樓裏吃了虧,田野大隊長暴跳如雷,平靜之後,他想起了號稱田野大隊神槍手的小林太郎和小林次郎。兩人是親兄弟,哥哥太郎今年二十五歲,次郎二十一歲。戰爭爆發前參的軍。
兩人參軍前是富士山腳下的獵戶,兩個人的父親是獵戶,爺爺也是獵戶,到了他們這裏已經是第三代獵戶了。如果對華戰爭不爆發,他們也許仍在美麗的富士山腳下過著平靜的獵戶生活。
太郎已經到中國有幾個年頭了,次郎是去年才來到中國的。太郎參加過幾次大的戰鬥,攻打武漢的時候,太郎就是聯隊中出色的神槍手了,他堅守的陣地,殲敵最多,傷亡最少。
田野那會還是中隊長,他為擁有太郎這樣的神槍手而感到驕傲。武漢城外的陣地,狼煙四起,戰火紛飛。那會的田野中隊,在中國軍隊反衝鋒的過程中,麵對著成群結隊的中國軍人,太郎射出了一顆顆彈無虛發的子彈,對付嗷嗷亂叫的大部隊,有輕重機槍手,還有炮兵陣地的支援,太郎隻對付那些指揮官,中國軍隊的連長、營長,甚至團長,紛紛倒在太郎的槍口下,沒有了指揮官的部隊,就如同一盤散沙,不戰而敗了。
後來,他們發起了反攻,反攻時,他們射擊那些機槍手,他親眼看到一個又一個機槍手在他的槍口下倒下,他還看到日本士兵在中國機槍手倒下後,潮水一樣地蜂擁而上的情形,潰退的中國軍隊就像被割倒的麥子一樣,紛紛倒下了。
田野中隊長,後來升任了大隊長,田野大隊長能有今天,太郎可說功不可沒。是太郎的神槍締造了田野中隊和大隊的神話。田野升為大隊長時,太郎也成為了中隊長。不久,次郎也來到了中國,現在也是名營長。
田野本想通過炮樓擴大自己的領域,沒想到出師不利,第一場交戰就損失了五名戰士,田野意識到,這次他遇到了真正的敵人。炮樓裏配備了輕重機槍若幹挺,幾十名鬼子和幾十名偽軍,加上炮樓的掩護,戰鬥力不會小於一個中隊。他不怕中國軍隊正麵攻打,中國軍隊沒有大炮,隻有手榴彈和子彈,這樣的火力對炮樓來說,構不成任何危險,依托著炮樓,進可攻,退可守。有了炮樓的依托,縣城更加固若金湯。沒想到,在炮樓裏的第一仗就遭到了重創。這對田野少佐來說無疑是奇恥大辱。他知道,這是敵人的神槍手的作用。說到神槍手,他就想到了太郎和次郎,他們現在這個大隊擁有兩名神槍手,他要用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在這種形勢下,太郎和次郎上了炮樓,這一仗,太郎和次郎的火力壓製住了八路軍神槍手的火力。
太郎一槍擊中了楊槐的槍口,次郎一槍擊中了四喜的腿。神槍手不會輕易開槍,隻要一開槍一定就會有所收獲。炮樓裏隻放了這四槍便打啞了八路軍神槍手的火力。
天色漸晚的時候,探照燈亮了起來,八路軍撤退前,隻擊中了探照燈,在漆黑之下,借著月色,八路軍撤退了。擊中了一隻探照燈成了八路軍這次唯一的收獲。
太郎和次郎出師告捷,八路軍小分隊撤退後,田野大隊長來到了炮樓,從城裏帶來了酒和菜,全炮樓的幾十個日軍來了一次聯歡,中心議題就是為太郎和次郎慶功,田野大隊長還從城裏搬來了電唱機,唱片播放的是《梅花讚》,一個女人用如訴如泣的歌聲唱著關於梅花的故事,在這歌聲中,好多日本士兵都喝多了,他們在歌聲中想到了自己的故鄉,在這遙遠的異地,望著陌生又清冷的月亮,他們的心情就別樣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