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炮樓(1 / 3)

鬼子把縣城當成了據點,偶爾出來掃蕩一下,或者執行任務出來,大部分時間都會躲在縣城裏,縣城四周築著城牆,鬼子在城牆周圍築了工事,有兵把守,輕重機槍長長短短地在工事後麵探出頭來,鬼子在縣城裏就很踏實的樣子。

鬼子偶爾從城裏出來,也都是成群結隊的,有摩托和騎兵開道,後麵是步兵,鑼鼓喧天的樣子,弄的動靜很大,其實在給自己壯膽。

每次隻要鬼子一出來,就會遭到伏擊,有時是八路軍打的,有時是國民黨319團設的伏。總之,鬼子的日子過怕了,惶惑的很,隻有躲在城裏才是最安全的。

鬼子一味躲在城裏很被動,於是就想了個辦法,在縣城的四方各修了一個炮樓,炮樓很大,很堅固。這四個炮樓修起來,就像鬼子從城裏伸出來的四隻腳,隨時張揚著要向前邁動的樣子。

在這之前,八路軍獨立團和國民黨的319團都動過攻打縣城的心思,鬼子駐紮在縣城裏,大約有七八百名鬼子,憑借著堅固的城牆和精良的武器裝備攻打縣城並不容易。五十裏外的市裏還駐紮著鬼子的一個聯隊,大約有三四千人。攻打縣城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得手的,市裏的鬼子肯定要來支援,這樣一來戰局就亂了。

國共兩家也曾商量過聯合攻打縣城,最後因意見分歧太大,隻能無果而終。

鬼子在縣城外修築炮樓,就像是對八路軍和國民黨319團挑釁的旗幟。

營長嶽福常把楊槐叫到了營部,嶽營長就背著手在營部裏團團亂轉,一會把手指握成拳頭,又一會把五指伸開,總之激動得很。

楊槐跟嶽福常好幾年了,他剛入伍時,嶽福常還是個連長。每次嶽營長激動都會這麼焦灼不安的樣子。

楊槐就說:營長,又有什麼任務,你就說嘛,你這一轉,我頭暈。

嶽福常就立在楊槐麵前,青筋畢露地說:小鬼子太不是個東西了,太囂張了,他們從城裏又伸出四隻腿來,咱們得讓他們把腿收回去。

楊槐就領受了拔鬼子炮樓的任務。

楊槐帶著一個班的士兵來到縣城外的時候,才對這四個炮樓有了初步的認識,四個炮樓呈犄角之勢,他們之間雖然不能相互支援,但火力點呈一個扇麵,背靠著縣城,進可攻,退可守,無形中,他們的勢力範圍擴大了許多。

炮樓周圍是一片開闊地,別說一棵樹,連根草都沒有留下,別說拔掉炮樓,就是接近炮樓都很困難,白天有十幾雙眼睛一刻不停地盯著,而到了晚上,炮樓裏的探照燈,每隔十幾秒就掃過一次,通往炮樓的開闊地,亮如白晝一樣。

楊槐把這一情報彙報給嶽營長了,嶽營長就咬牙切齒地說:這是欺負老子沒有炮哇,老子要是有炮,非崩平了鬼子不可。那就蠶食它。

楊槐自然明白蠶食的意思,他在排裏挑了幾名精兵,營長嶽福常把全營中正式步槍子彈收集了近百發,沉甸甸地交給楊槐。楊槐知道這差不多是全營的全部家當了。全營共有幾十支中正式步槍,子彈奇缺,營長能拿出一百發子彈交給他,可見營長對他支持的力度。楊槐把子彈背在身上,有一種當上了富翁的感覺。

楊槐和幾名戰士是在黎明時分潛進縣城東門炮樓下的。炮樓向東,先是有兩千米左右的開闊地,然後就是一片高低不平的河灘了,河灘便成了楊槐幾個人的潛伏地。他們各自找好了掩身地點,便等著天亮了。

東方的天際先是一抹魚肚白,後來又是一片紅暈,接著太陽又冒出一片芽,天就亮了。

炮樓先是一個模糊的輪廓,不久黑糊糊的一個龐然大物呈現出來。炮樓分三層,每層都有槍眼,鬼子就從槍眼裏向外瞭望著,一層底下還用草袋築起了一排掩體。

天亮了,透過槍眼可以看到鬼子活動的身影,有的在伸懶腰,有的在唱東洋歌,調子侉裏侉氣的,很不動聽。他們還不知道,這時已經有幾隻槍口瞄向了他們。

楊槐等待這樣的機會已經好久了,可惜的是炮樓的槍眼還不夠高,也不夠大,小小的槍眼隻露出鬼子的脖子,或者胸。對於喜歡射擊頭部的楊槐來說,有些意猶未盡。

楊槐看了眼周圍幾個戰士,戰士們也都已經做好了射擊的準備。楊槐就低聲下達了射擊的命令。

幾發子彈在槍響後,穿過晨光準確無誤地順著炮樓的槍眼射了進去。晃動在槍眼裏的幾個鬼子身影,頃刻就不見了。片刻之後,鬼子如夢初醒。機槍、步槍子彈冰雹一樣劈頭蓋臉射了過來,子彈擊在楊槐幾個人的周圍,他們抬不起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