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設伏(1 / 3)

八路軍獨立團得到了地下交通員從縣城裏送出來的情報,兩天後有一小隊鬼子要去地區執行任務,會途徑帽兒山。

縣城裏住著田野大隊,有上千號人馬,鬼子駐紮在城裏,牽扯著八路軍一個獨立團,還有一個縣大隊,同時還有國民黨軍隊的一個團。國民黨部隊似乎不想和縣城裏的鬼子一般見識,鬼子掃蕩了,國民黨的隊伍就後撤五十公裏,躲在一旁觀望去了。等日本人回到縣城,國民黨的隊伍又回來了。

冀中獨立團和縣大隊不能躲,也沒地方躲,他們的任務是保護冀中根據地。冀中根據地是八路軍創建的,他們要保護勝利果實,打敵人阻擊,也和田野大隊打遊擊,總之,要纏著日本人,也阻擊日本人。獨立團和縣大隊人數上加起來不比駐紮在城裏的鬼子少,可武器裝備就差?多了,鬼子有炮,還有輕重機槍若幹,彈藥充足,打起仗來槍炮聲就像刮風下雨一樣,虎勢得很。

獨立團也有兩門炮,缺腿少輪子的,輕重機槍也有幾挺,那都是繳獲日本人的戰利品,可彈藥奇缺,冀中根據地的大山裏,也有八路軍的一個兵工廠在生產彈藥,缺鐵少銅,更缺乏火藥,生產出的炮彈和子彈遠遠滿足不了戰爭的要求,有時子彈裝在槍裏還卡殼,要麼就打不響。沒有充足的彈藥供應,獨立團和縣大隊隻能和田野大隊的鬼子兜圈子,打打跑跑,很多時候,在武器彈藥方麵要撿鬼子的洋撈。偷襲一下日本人運送物資的支隊,或者集中兵力端一兩個駐紮在城外的炮樓。殺死幾個鬼子,繳獲幾把槍。戰爭的規模小得很,這也是八路軍依照自身實力所製定的遊擊原則,叫蠶食敵人。

冀中的獨立團和所有當時的八路軍一樣,在中原開辟根據地的同時,牽製著鬼子,也蠶食著鬼子。

從縣城到市裏,帽兒山是鬼子的必經之路。縣城駐紮著田野大隊,市裏駐紮著板田聯隊。這兩夥鬼子經常走動。獨立團和縣大隊也在縣城裏有內線,鬼子一有動靜,他們總能在第一時間獲取到鬼子的情報,然後做出相應的對策。鬼子經常和八路軍打交道,他們也學精明了,他們知道如何對付八路軍的伏擊,鬼子出發時,總是把隊伍的陣線拉得很長,五人一股,八人一夥的,每五人或八人中,就會配置一挺輕機槍或重機槍,就是遇到伏擊,這一小股敵人憑借充足的武器彈藥,也能堅持兩個時辰,八路軍占不到任何便宜。他們這種分散的作戰方法,相互策應,相互支援,經常讓設伏的八路軍顧此失彼,吃夠了苦頭。

如果八路軍動用大部隊設伏,縣城和市裏的鬼子,都是機械化裝備,有車有馬隊,不用幾十分鍾時間就能過來增援,那仗可就打大了。日本人巴不得大部隊作戰,他們一直在尋找這樣的機會消滅八路軍,拔掉他們的眼中釘。八路軍也不上這個當,對付日本人從來不整團作戰,他們的思路明確,就是蠶食。

八路軍無法有效地伏擊鬼子,便改成了蠶食。鬼子有招,八路軍有法。國民黨駐紮在冀中的319團有個特別行動隊。顧名思義,特別行動隊總會執行一些特別的任務,這在當時的國民黨隊伍中屢見不鮮,各師各團為了應付一些突發情況,都有這樣的特別行動隊。特別行動隊的人都會有些特長,能征善戰的,槍法精準的,或者是會武功的,總之,國軍特別行動隊的人,都是一些在戰鬥中有特長的人。

獨立團學國民黨319團的做法,也成立了特別行動隊這樣一個排,他們就是楊槐的三排,這個排從編製到稱呼沒有什麼兩樣,隻不過是集中了一些特殊的人才,他們的特長大都是神槍手,有好多是老兵,作戰經驗豐富,練就了一手好槍法。八路軍因彈藥奇缺,一發子彈當十發用,迫使好多八路軍戰士練就了一手好槍法。

楊槐的三排是獨立團的寶貝,這樣的神槍手就有十幾人,他們這個排在獨立團執行任務中,經常會領受到一些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

縣城裏的鬼子要派一個小隊去市裏執行任務,具體什麼任務不詳,但這些並不重要,雁過拔毛,他們要蠶食一下鬼子。楊槐就領受了營長嶽福常的任務,讓楊槐帶領一個班,於當天夜裏潛進帽兒山伏擊鬼子小隊。設伏蠶食鬼子的同時,如能繳獲一些鬼子的武器彈藥這更再好不過了,現在還有不少獨立團的戰士手裏沒有武器。獨立團急需在敵人手裏繳獲武器,來武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