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越來越需要成為學習型的團隊,不僅要為生存而學習,也要為發展而學習。無數成功企業的管理實踐證實,一個企業重視組織學習是個長線投資,投入與產出可高達1:50,即在員工學習上投資1元錢,將會得到50元的回報,遠遠大於企業對設備、生產資料方麵回報比率,這真是企業最合算、最有意義的投資。
日本企業家在這方麵堪稱典範,他們似乎有一種天生學習他人的本領,在不斷學習中將劣勢轉化為優勢,取得長足進步。例如日本鋼鐵企業,戰後初期僅有50萬噸鋼鐵生產能力,卻在20年中發展成為世界鋼鐵大國。這歸功於日本學習和引進了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例如奧地利的氧氣頂吹轉爐技術、法國的高爐噴重油技術、德國的爐外精煉和脫氧技術、瑞士的連鑄技術和美國的冷熱帶鋼軋技術,等等。1973年,日本的鋼鐵產量達1。2億噸,成為世界最大的鋼鐵出口國。
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今天的企業家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要想不被時代所淘汰,唯有帶領員工學習才是迎接“變化”的最佳武器,企業才能從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
德國奔馳公司在國內設有52個“培訓中心”,培訓範圍包括新招學徒工的基本職業訓練、企業管理的培訓和在職職工的技術提高,公司的職工以及從工長到經理等管理人員的定期輪流脫產培訓,保證了公司的業務經營“在同世界競爭時取得最好的經濟效果”。
美國GE公司在位於紐約州哈得遜河穀、占地50英畝的“克勞頓村”成立了高級管理人員培訓中心,有人把它稱為GE高級領導幹部成長的搖籃,而《財富》雜誌稱之為“美國企業界的哈佛”。它創立於1956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大公司的管理學院。
每一年,在克勞頓村接受培訓的GE高級經理人員都達5000-6000人,他們分別來自GE在全球的業務部門,在每一課程中,學員都被要求以行動為導向,帶著問題來參加學習,學完之後還要帶著行動計劃回去;另外,強調案例研究,強調傳播GE的實際經驗與最佳做法。在一些課程中,業務部門的領導人會擬出具體的項目讓學員去做。在一定的情況下,還組織學員與業務部門一起針對實際問題開展研究與討論。
根據資料顯示,GE每年投入培訓的費用高達10億美元,這足以顯示GE公司對培訓和員工發展的重視。
可見,企業的競爭,不僅是企業家之間學習的競爭,還是企業全體員工之間學習的競爭,最成功的企業將是那些基於學習型組織的企業,將是那些站在企業發展的高度充分重視體員工學習的企業,它們總是不斷提高企業成員的整體素質,最終超越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