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百三十四章 道德(1 / 2)

周全有也動了談興,笑著道:“黑娃,你這廝是好樣的,我記得你二十三?”

“排長,俺二十四了。”

“哦,對,又過了一年,現在是崇禎十三年。告訴你黑娃,這些甲騎練的可苦,也得不怕死,你知道人家幹什麼去?”

“吃苦麼,莊戶人怕什麼吃苦,怕死俺也不怕,俺活到現在是賺的,又著實過了兩年想也沒想過的好日子,替咱大將軍賣命死了,以後家裏隻等著享福……俺不怕。”

“嗯,嗯!”周全有點點頭,笑道:“你和李金魁幾個都是二十來歲,守在家裏侍弄那幾畝田做什麼?上頭授課時說過,你瞧著現在是天下大亂?狗屁,更亂的在後頭!想過好日子,先甭怕死,越怕死的就越早,等這一段過去,咱們大將軍回來了,再挑兵時,你就應募去。聽說咱莊丁比普通人容易通過,你可甭把機會給浪費了。”

“嗯,俺就這樣想的。”

“俺到時候也去。”

應聲的全是二十來歲的棒小夥子,其中有河南流民,也有東昌本地人。這些人都是百劫餘生下來的,知道周全有說的是正經話……越怕死,死的越早,這年頭已經這模樣,再亂下去,自己死便死了,能叫家人過上好日子,才是真的。

以大將軍這樣的地位,他的話在莊戶人眼裏和聖旨也差不離了,跟著他,大家夥心裏頭踏實!

“弟兄們,甩起膀子走哇,早到臨清,早下城池,輜重營的弟兄們可都等著搬糧食哪!”

轟笑聲中,步兵隊伍在旗幟之下,果然也是走的更快了。

……

……

“太師,李青山又一次複信,說是往臨清的絕不是他的人,也不知道是哪裏冒出來的雜碎。他說,這事兒他也是無法,如果他往東昌去,更坐實了他要打臨清的傳言,所以現在他帶著主力回轉,就在陽穀一帶屯著等招安,他還說,要太師趕緊招安,再遲的話,他麾下兵馬太多,沒準又有誰有異誌……”

上次給李青山送信去後,劉澤清原以為李青山會趕緊把往臨清一帶的兵馬撤回,同時撤東昌府城之圍,兵馬回縮,等他進濟南底定大局之後,再向朝廷上書給他招安。

這一切是計劃好的事,誰知道這廝辦事委實毫無章法可言,現在索性摞開手不管,兵馬已經縮到陽穀南邊去了,再往南,怕都要回到梁山泊了。

最近不僅是臨清的事,兗州陽穀和東平州一帶的士紳世家都頗有怨言,這李青山鬧騰大了,兩萬來人幾乎是把這半個兗州的無賴青皮混混都裹挾進去了,全是好吃懶作沒人性的主,一路橫掃跟蝗蟲一樣,不分大戶小民,反正能搶的就一定不會放過,軍紀比官兵還要壞,簡直是混蛋之極。

不早點招安,這混帳還不知道要鬧成什麼模樣,招安之後,給他幾千額兵的定額,剩下的解散,地方也就要安靜許多,兗州和東昌原本都是山東最富的地界,兗州種的棉花全運到臨清賣,還有各種土貨物產,都指著到臨清的商行販賣去,現在這戰禍連綿不絕,到底什麼時候是個頭?

這些中小世家雖然力量不大,損失卻是比大世家大的多,也是急切的多,種種意見彙集在一起,也是一股叫人不敢小覷的力量了。

劉澤清這幾天嘴角起了個燎泡,火氣大的嚇人,聽到李青山的話之後差點倒不上氣來,見他如此,眾心腹大將連忙上前,勸的勸說的說,最後還是柏永馥的話劉澤清聽的入耳:“大帥,現在說啥也沒用,不過幾千萬把的響馬,估計是借著李青山名頭嘯聚起來的,可能還有不少河南流民在裏頭,派幾千精兵去衝散了也就完了,不值得著急上火。”

“柏將軍說的是。”

“柏哥說的有理,俺覺得對。”

劉澤清的兩萬來兵,核心精銳是有五六千人,其中大半是騎兵,其餘的兵丁肯定是不能和九邊的邊軍比,但和響馬比還是有點信心的。

“國柱現在在哪裏了?”

“剛到陽穀地界,說是已經和李青山部下見著麵了。”

“……”

劉澤清默然不語,歎了口氣。現在已經是三月十六,調兵已經十來天了,結果張國柱麾下三千多人,到現在才走了二百來裏。

他也知道,這不是張國柱成心,而是部下都不想打仗,想去濟南發財。剛進城肯定要搶上幾天,都憋著一股勁去發財,誰想打仗?

發下的銀子,張國柱等將領肯定多半私分了,拿零頭發下去,然後層層扣下去,普通小兵能分個錢串子就算祖上有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