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九十三章 齊會(1 / 2)

宮禁之事,向來能保密的時間極短,況且文華殿議時,有眾多的太監,東宮僚屬講官,內閣官員,還有翰林並起居官們,想保密是完全不可能,對於這麼一樁大喜事而言,朝廷的態度肯定是宣揚的越快越張揚才好,哪有壓著人不準爆料的道理?

一個時辰不到,東安門外至十王府,再到棋盤街和正陽門一帶,所有靠近皇城收到風最快的地方,還有崇文門一帶,鞭炮聲就是此起彼伏響個不停,到處都是一片歡聲笑語。

高興的先是官員和士紳,還有京營將士和他們的家屬,前幾年,流賊在河南與山西一帶鬧騰的厲害時,京營也曾幾次奉命出征,挑撿將士的時候,到處都是一片哭泣之聲,誰也不願意離開京城,出兵放馬的到外省去打仗,而張獻忠凶名在外,此賊一去,所有人都感覺天下重複太平有望,這種歡喜和放鬆的心情,哪怕就是普通的百姓也是一樣的。

在這種歡樂情緒的感染之下,加上接近年關,各家各戶放炮的都不少,呼朋喚友,到正陽樓等大酒樓買上一些酒菜,提著食盒聚在一起暢飲的也不在少數,整個京城,都是沉浸在一種特別的歡樂氣氛之中。

這種高興的心情,對一些被東虜殘害過的百姓或是士紳來說,還有一種特別的滋味。

南方的官紳士大夫已經在歡騰和感激張守仁,特別是被流賊攻陷殘害過的地方,更是十分的高興,而對北方士大夫來說,張守仁被賜封為征虜大將軍,將會到關寧前線主持對東虜戰事的消息,更是令得他們振奮非常。

張守仁的年紀,經曆,在此時已經被套上了一層百戰百勝的光環,在這個時候,以國人特有的心性而言,張守仁的地位已經隻在關聖和嶽王之下,比中山王等開國諸將還稍遜一籌,但已經可與戚繼光和李成梁等國朝名將可以並肩了。

坊間的說書人已經在加班加點,諸如大將軍躍馬湖廣,八大王授首白羊寨的段子已經在編寫之中,三五日後,京城的書場就一定會新鮮出爐,然後影響到其餘地方,整個大明,在一個月內,在邸抄和塘報的影響之下,張守仁的大名,將會傳遍十幾個行省的所有地方,包括如雲貴這樣的邊陲之地。

這是這個王朝和帝國能給一個武人最高的榮譽,在這一天,張守仁全部得到了。

……

……

天黑之前,吳偉業向王鐸等東宮講書的同事們告別,從東華門出宮,再出東安門,往著他在臨近皇城的住宅策馬前行。

他是江南士族出身,雖然不是豪闊的大世家,但家底也頗不薄,在甫為京官之時家族就為他在京城買了一座三進的宅院,這在普通的窮京官根本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但在吳家這樣的世族來說,也隻是一舉手般的小事罷了。

一路上,吳偉業騎在馬上沉思,兩個從江南帶過來的仆人一前一後的跟著,天黑之後,一人牽馬,另外一個也趕到前頭來,點燃燈籠,在前頭照亮。

“老爺,咱家門房裏頭似乎有客人。”

“唔,我也看到了。”

吳家隻是一座三進的四合院,門房三間並不大,隔著窗紙,可以看到一個戴著軟腳襆頭的客人,正背著手,在門房裏來回的轉悠。

“大約是同鄉小京官兒來告幫。”

熟客肯定被放到裏頭客廳或是書房去了,隻有這些來告幫的同鄉,不好攆,也不好放進來,隻能在門房裏候著。

吳偉業嗯了一聲,跳下馬來,慢慢踱到門房,打眼一看,卻是吃了一驚。

“是來之兄……怎麼不到書房去做?”

同是複社盟友,又都是江南一脈,吳昌時和吳偉業交情自是不惡,是那種來拜會可以直入書房的熟客。

隻是兩吳中吳偉業文名更大,詩名更顯,而且簡在帝心,現在已經是開府詹事的五品東宮講官,清流中的上品,而吳昌時才是六品主事,雖然權重,格局上差了不少,所以平時吳昌時無事也不登門,今日前來,情形更加怪異,吳偉業詢問的同時,自己也是加了幾分小心。

“今日前來,隻為打聽消息。”

吳昌時也沒有心思繞彎子了,直截問道:“張守仁授伯爵,封大將軍,坊間傳言是皇上有意叫他去打東虜,未知實否?”

“殿中廷議是如此,知者甚眾。”

“哦,那麼,大約是何時調出呢?”

“總得再過半年吧?現在東虜在攻寧遠錦州一線,朝廷大軍還在調度,糧草在積儲之中,轉運甚為困難,湖廣尚有曹營和革左五營等殘敵,少說五六萬流賊,不收全功或破其大半,恐怕不會將大將軍調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