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還是在保定時,先是孫良棟,接著是張守仁跟上,把個高起潛頂的毫無辦法,回京自是惡狠狠告了一狀,不過有薛國觀在外,王德化曹化淳在內,這個風波是輕鬆化解了。
內廷之中當然也是有不少人心中不服,就算是王德化看了薛國觀的麵子不加追究,但終是在心裏埋下一根刺,隻是暫時隱忍罷了。
最為要緊的,還是張守仁在崇禎麵前奏對得體,大得崇禎歡心。
內廷之中都是明白,皇帝對臣子的觀感完全看心情,接見後看的順眼的,內廷如果有什麼說法,皇帝不僅不會聽,還會十分懷疑,是不是內外勾結?
有崇禎這尊大神保駕護航,張守仁是成功過了一關。
但遼鎮上下,畢竟是不大了解內行。在他們眼中,張守仁能量顯然太大,高起潛被頂到了牆角,彼此當麵撕破臉皮,這樣高太監都拿張守仁沒有辦法,加上張守仁又鬥翻了楊嗣昌和兵部,這威名更是遠揚,遼鎮上下從保定返回,過一陣子就離京返回關寧,此次宴請,應是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就是純粹的拉關係了。
“好,帖子不敢收受,請回複眾位將軍,在下一定去就是。”
“好,申時開席,請少保務必駕臨。”
這個送帖子的小校十分精警,臨辭之際,又墊了一句:“還請都司大人,並各位指揮大人,也都請一並光臨。”
“嗯,我看著辦吧,也不能不留人看家。”
“是,我會回複少保的意思。”
待這個小校走後,張守仁笑道:“世福這個都司不能去,其餘遊擊以上,都隨我去赴宴吧。提前告訴你們,遼鎮那邊十分愛享受,喝酒的菜肴都是上品自不必提,還一定會有歌妓助興佐酒,你們這些土豹子,今天算是能開眼了。”
這等事在登萊鎮來說也是十分少有,一時間眾人都歡呼起來。
眾人之中,隻有孫良棟搖了搖頭,仍然是麵色不愉。
他心中急切,恨不得明日就回家,待各人散去後,有意緩了一緩,對著張守仁道:“大人,朝中尚且沒有消息嗎?”
“昨晚去閣老家中打探了,應該不是兵部那邊作梗,兵部已經弄的老大沒臉,留我們下來有什麼好處?此事應是宮中獨斷,閣老試探過兩次了,皇上都亂以他語……看來其中自有原由,你就不要多打探了,懂麼?”
“是,屬下懂了。”
孫良棟還是有點悶悶不樂,但也隻好答應下來。
到得傍時時分,眼看申時在望,張守仁在內,登萊鎮遊擊將軍以上的將領,除了張世福留守看家之外,其餘諸將都是換了官袍,一起騎馬往遼鎮所在的軍營趕去。
這陣子京師駐軍極多,各地來的勤王兵馬,有的駐在通州或昌平一帶,有的則在保定或真定,象薊鎮和宣大、關寧等諸鎮兵馬都是邊軍精銳,朝廷十分看重,借著這次祝捷之事,也都是允許進入京城暫住。
沿途過去,不少各鎮的武將來來往往,十分熱鬧,張守仁這邊雖然是幾十個將領一處,倒也不是特別的紮眼。
等到夕陽西下,途中行人紛紛掌起燈籠時,張守仁一行也是趕到遼鎮駐地之外。
遠遠的,就是看到兩排高大的戳燈已經點亮,把營門處照的通明透亮,另外還有過百個遼鎮官兵,在道路兩邊打著燈籠,一看到張守仁一行過來,便是將燈籠湊近過來照亮,一時間,整個營門處照的雪亮,有如白晝一般。
見張守仁等人下馬,遼鎮營門處立時便是迎上過百人來。
“征虜駕臨,遼鎮上下都是高興之至!”
先開口的是個大嗓門,一身麒麟服飾,應該是總兵官祖大弼。張守仁連忙抱拳還禮,笑道:“祖大哥不要這麼稱呼,都是吃一碗飯,雖然不曾在一個鍋裏攪過勺子,但天下武官都是一家人,何必這麼生份外道。”
“好,很好!”祖大弼大喜,倒沒有想過張守仁這麼沒有架子,原本這一場宴會就是套近乎才會擺席,但上來就是這麼熱絡,倒也真沒有想到。當下便是攙住張守仁右臂,笑道:“既然這樣,我比國華老弟大十來歲,就托大一些吧。來,這位是山海關趕來的吳大哥,這是咱祖家的老三,這位是張副將,楊副將,金參將……嗯,這個是……”
介紹到吳三桂時,祖大弼也是有點為難。
以張守仁的身份,雖說是副總兵,但絕不能拿他當一個副將來看,而是鎮守一方的豪強大帥,不僅有兵,還有地盤,有赫赫聲威,所以就算張守仁的年紀是才二十來歲,但以兄弟稱呼,在場遼鎮諸帥,包括祖大壽和吳襄在內,都是沒有什麼抵觸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