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工程(1 / 2)

“好,那就這麼定了吧。”

張守仁倒是沒有看錯,這陳公子骨子裏頭是一個豪爽的人,幾個人都是這麼說,而且秋涼雨寒,張守仁說的十分誘人,晚上點頭黃銅火爐,燎上一盆鮮湯,涮上鮮紅的羊肉配口磨,這也是難得之至的享受。

況且秦東主識趣,眼前這張守仁也還順眼,自是一下子就答應下來。

“好,既然不走了,我們就可以一起去看看了。”張守仁大喝一聲,左右睥睨,一點兒也瞧不出受到打擊的樣子。

叫人牽馬的時候,看著鍾顯有點垂頭喪氣的樣子,張守仁嗬嗬一笑,對鍾顯道:“他說的缺肥一事,其實我們已經解決了,而且是在你鍾顯手中解決的,你怎麼這副模樣?”

“啊?”

鍾顯極是意外的樣子,自己呆著臉想了半天,卻還是不得要領。

這人忠誠是沒二話了,做事也踏實,不過靈慧上頭,確實還差點意思。張守仁心中暗歎,但也不打算苛責。眼界和頭腦也是能鍛煉的,鍾顯以前不過是一個軍堡小吏,求鬥米都不易得,能有現在這樣幹練的手腕和靈活的處事手法,能把各方協調的不錯,就已經是一個好幫手了。

再說,現在自己不是已經在物色更好的人選了麼……

細雨飄搖,一行人中,張守仁和親衛們都是騎馬來的,鍾顯和幾個隨從也是騎馬,秦東主和老掌櫃是坐的車,陳公子帶著兩個伴當,都是騎的健騾。

彼此交通工具不同,上了夾堤之後,麵麵相覷,都是哈哈大笑起來。

後來還是張守仁的親衛隊讓了幾匹馬出來,親衛人數減少,帶隊的哨長一陣遲疑,還是張守仁訓了兩句,這才聽命讓開。

“張大人,學生在浮山這一陣子,感覺大人威望極高啊。”

看到這樣的情形後,陳公子也是一陣感慨,翻身上馬時,也是由衷道:“古之名將,不過是在書本上常見,現在卻是真沒見過一個。左昆山學生見過,不過如此。倒是吳三桂,將門虎子,學生在京時見過,儀表出眾,文武雙全,真是難得。”

這麼一說,張守仁差點噴出來。

吳三桂的名頭比清朝不少皇帝都要響,不少不怎麼讀書失,順治皇帝可能都不知道,吳三桂是一定知道的。

赫赫有名的大漢奸,已經叫人罵的不能再罵,名聲臭的不能再臭。

不料在此時,名聲居然不僅是不壞,反而是很好。

不僅是眼前這姓陳的,就是登萊一帶的士紳和普通百姓,對吳三桂也是讚賞有加。

主要的原因,就是在登萊孔有德亂時,關內軍隊已經打不過東江兵為主的叛軍,後來隻能從關外調關寧鐵騎來平亂。

吳三桂當時還是白袍小將,不過用兵已經十分老練精到,武藝騎射都是一等一的漂亮,吳家又是關寧大將門,家丁眾多,每次出戰時,吳小將帶著過百的家丁征戰廝殺,立功極多,而且軍紀也不壞,算是愛民了,所以風評極佳,真格不壞。

當時明軍將領私兵化,封建化,把養兵的銀子貪汙了養家丁,家丁越多,該將的勢力就越大,也越受朝廷重視。

象吳家這樣,能養的起幾千私兵家丁的,就是皇帝也不敢動的大將門,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大軍閥了。

這樣世家出來的公子,肯定也是從小接受教育,文才什麼的也過的去,陳公子誇吳三桂,顯然也是出自真心。

“這廝倒還有趣,要有機會見一見也好。嗯,等這一次戰事過去,要是我進京述職能巧遇到幾個名將或是名臣就好了。”

可憐張守仁穿越至今,一個曆史上自己知道的名人也沒見過……不,應該說是見過半個。

黃道周在萊蕪匆忙一會,也沒建立起交情來,而且此人在曆史上是專精人士才熟知,張守仁隻是略知一二,甚至腦海裏對了半天才把人對上號。

懷著這種有趣的心思,在雨中催馬騎行,反而覺著更有意思了。

“國華,這是?”

一行人奔馳不遠,也就是三四裏地的光景。其實就是從河的南邊奔馳到了北邊。

一樣的地貌,一樣的霧雨朦朧的民居,一樣的河流蜿蜒而過,所不一樣的,就是眾人眼前一個又一個的池塘。

麵對秦東主的疑問,張守仁嗬嗬一笑,揮舞著手中的馬鞭,長聲笑道:“這樣的池塘,開挖的和已經挖好的,最少有三四百個。”

“對了!”張守仁轉頭向鍾顯,笑道:“費多少工和工時,多少工錢,你這管事的還沒告訴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