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四十四章 井(1 / 2)

陳公子並沒有直接回答他的提問,而是看著不遠處田埂中間的挖開的深洞,以及一邊的配件,良久之後,才沉吟著道:“張大人,這些打出來的大洞,怕也是井吧?而且不是那種軲轆把的淺水井,看這駕式,你是要打六七丈深的深井……這個就不知道是為什麼了?”

在後世,怕是人家要答他:“你橫豎都是二,這麼弄法不是打井,難道是挖盜洞?尊駕怕是鬼吹燈看多了。”

但在這年頭,上來直接就是問這話的,還是三個字:大行家。

這洞剛挖的時候,四鄉八裏的老百姓來瞧熱鬧的很是不少,但看歸看,還真沒幾個人看出這是打井來。

說來還是一件悲哀的事,中國人其實在西周時就會打井灌溉了,但這方麵的進步一直有限,就是打提井或是軲轆把的搖井,水層淺,味道苦,淺層地下水,容易幹涸。

象張守仁這樣,一打三十米深左右,想用以前的老法子來取水是不可能的,所以很多人都是奇怪,不知道打這麼深的洞做什麼。

這陳公子能看出來是深水井,而且深知其中道理,從這一點來說,確實是難得的大行家。

到這時,張守仁對他的身份簡直是好奇到極處。

明朝讀書人,有幾個象這樣懂得雜學的?能弄清趙匡胤是誰對他們就算不錯了……懂打井,知道蘭州井的來曆,這說明眼前這人不僅懂八股,於經濟之道,也是浸淫此道有年矣。

既然是個懂行的,張守仁的態度就更好了,不過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把地上的一個物件取在手中,然後舉在陳公子麵前,接著才道:“七丈以上的水深,是地下深水層,不易枯竭。用此物來取水,你看,搖把上下壓動,並不費力,這裏是活動的,如同風箱一般來回的拉動,隻是風箱是取風,這個手壓井卻是取水用的。一個壯漢,這麼勞動一天,幾畝地的水就夠了。雖然辛苦,不過比起收成無著來,還是要強不是?”

“是,要強,要強!”

雖然在剛剛已經討論過張守仁的舉措,但此時李老掌櫃還是神色激動,臉上是十分讚賞的神色。

這老頭子,對張守仁是太熟悉了。他深知張守仁做事,向來不會無的放矢,一定是做一件,成一件。

而且做事是不做則已,一做就是大規模。

眼前這些的土地田莊,應該隻是試點,接下來張守仁一定會大買莊園,把屯田的事成功的搞起來。

就是因為有這種認識,所以老掌櫃拚命慫恿秦東主盡快過來,把下一步的合作之事敲定,先投錢,後得利。

但這陳公子卻是拚命拖後腿,令得老掌櫃十分不滿意,此時見張守仁淩厲反擊,自然是大表讚同。

“是強不少!”

饒是陳公子見多識廣,又是天生聰慧,觸類旁通,對雜學不隻是懂,而且是精通。這樣一個人,也是對張守仁的決心和用意十分讚賞,回答之時,語氣就帶了幾分認同的味道。

“還不止是人力壓井。”

張守仁乘勝追擊,接著笑道:“還可以把井打的寬大一些,裝上轉輪,用騾子或是驢子來拉動搖把,這樣可省人力,灌溉的範圍也要超出幾倍。近河的,用水車,離河遠的,用人力井或是牧畜井……我浮山二十萬畝地,一定要正常澆灌,不管是水車,井,引水渠,明春之前,我會調集大量人力,全部修築成功!”

在場的人,都是聽的心馳神搖。

現在的江南有一個叫張國維的十府巡撫,負責蘇州鬆江常州等十個府,是一個權力極重的大官。在他的治下,江南一帶也是開始重修廢棄的河道和渠道,重新開始注意引水灌溉的問題,國初一府繳納十分之一實物糧食賦稅的蘇州,現在眼看就要有水旱災害,並且糧食不能自給,這得是多大的笑話?

張國維是一個有能力的官僚,他在江南的動作,也是明顯和張守仁的考慮相同。

不管在多有錢的地界,糧食才是根本。

哪怕是幾百年之後,看著人類都能上火星了,糧食仍然是一個沒有解決的根本性難題,物質高度發達的時候,每年被餓死的人仍是很多。

真正的傑出之士,就是要抓最根本的東西,張守仁穿越一年,算是找著最重要的關鍵之處了。

“大人的心思,是很好的……”

看著張守仁在眼前侃侃而言,適才提起“張大人”還是微帶嘲諷之意的陳公子,一時也是默然。良久之後,才是用很誠摯的語氣向著張守仁道:“不過山東這裏的地,和南方不同,不是解決缺水就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