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參謀是好樣的,俺一聽就懂是什麼意思,沒有意見。”
“沒意見,沒意見!”
雖然是眾說紛紜,但所有人都是對薑敏所代表的參謀處的工作讚示了沒有保留的讚賞。
到這時,眾人也是明白過來,為什麼張守仁沒有招募文人幕僚,清客相公,用來寫書啟信件,掌管糧台,參謀勾當軍事。
現在看來,用軍人為參謀,以製度代替人才,這個路子是走對了。
“好,諸君既然沒有意見,我們就照參謀處的預案準備吧!”
張守仁的判斷也是和參謀處是一致的,魯軍幾乎沒有出省做戰過,而且前三次清軍入境,按現有的記錄就是在北直隸一省活動就出塞了,並沒有深入。
但既然他的記憶中山東遭遇過劫難,說明這一次清軍應該是深入山東,並且就在這一次攻破了濟南,掠走了大量人口和金銀。
山東是明朝心腹要地,人口多,漕運樞紐和中心,為明帝國源源不斷的供血,這一次清軍進來,整個北中國大失血,也是給李自成等人在之後的壯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此要緊的戰略要地,魯軍的實力又十分弱小,怪不得清軍南下之後,勢若破竹,屠戮人民過百萬,從此更加藐視明軍。
以前清軍不敢太深入,崇禎十一年到十二年之交的這一次進攻,不僅屢戰屢勝,明軍的好幾個總督戰死,宣大鎮等強鎮邊軍潰敗,入山東後,攻城掠地,十分順手,兵鋒已經出山東省,到達南直隸的邊境。
此役給清軍助長了很強的信心,使其更知道明國的虛弱,已經有了混元一宇的決心。
後來崇禎十七年甲申之變,清軍敢舉族南下,山東一役就是重要的原因。
“既然他們敢來,就在山東給他們一個深刻的教訓好了。”
麵對部下們,張守仁扳動自己的指節,把雙手卡的哢噠哢噠直響。
所有人都看著他,靜靜等候著他的命令。
“營務處和中軍、倉儲處籌備物資。”
“是!”
“參謀處,配合教導隊,擬定訓練計劃。”
“是!”
“全軍進入最高警備,隨時備戰吧!”
這一次所有人都站了起來,幾十人胸腔裏發出了類似風箱拉動的聲響,接著就是暴雷般的答話聲,所有人,包括特務處和軍情處在內,都將按戰時體製,動員起來。
而所有的武官和士兵,都將在最高等級的戰備之下,做著決戰前的最後準備。
“諸君努力!”
“願為大人效力!”
在最後的對答聲中,所有的軍官都是把雙腳一碰,房間中發出了類似門板撞擊的聲響,在皮靴碰響的聲音之中,所有人都是意氣風發。
在張守仁的灌輸下,軍官們也是早就把東虜當成最強勁的假想敵,此時大敵來臨,張守仁並沒有讓大家失望。
無論國家如何,浮山營絕不會龜縮一隅,隻管自己的平安。而是要迎頭趕上,對著強敵痛毆!
浮山以前的榮譽,都絕不會有這一次來的更加強烈!
軍人榮譽,無非是保家衛國,與異族做戰。
山東地方,也是對東虜有著強烈的認識。
漢人是把東虜當蠻夷,如果平安相處,雖然這種看待有鄙夷和自大的意思,但漢人不會去主動攻擊這些蠻夷。
農耕民族,講究的是和平,因為隻有在和平狀態下,生產才得以發展。
而東虜那邊,卻是把漢人當牛馬豬羊,就是人形的牧畜。
明末清初的戰事,每次都有大量的平民被掠奪和殺害。這說明這個異族敵人,也是根本沒有把漢人當平等的人類來看。
努兒哈赤不僅屠殺敵對方的漢人,甚至是投降他的漢人,替他種田納糧的漢人,他也是想殺便殺。
遼東屠殺,漢民從七百萬降到數十萬,累累血債,慘不勝書。
一直到清末,表麵上是滿漢一體,但滿漢不得通婚,地方大吏全用滿臣,林則徐之前,沒有漢人任過欽差大臣。
漢人的權力,是通過一係列艱苦奮鬥之後,才漸漸取得。
文字獄,大屠殺,兩種手段,清的統治者始終是外來政權,把數億漢民當豬羊一般的圈養著。
民族融合,也是在後來兩個民族真正平等之後的事了。
此時此刻,無非就是你死我活。
身為軍人,所要做的,也無非就是保家為國,雖百死亦無悔。
大好男兒,誓要將此身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