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1 / 3)

春秋戰國時期曆史的車輪駛入春秋戰國。錢塘江流域的農業文明進入較高階段,這一帶的經濟發展已足可以與中原相提並論。於是,列強的爭奪也在這塊土地上展開。越王句踐失敗後臥薪嚐膽,發憤圖強的事跡成為後代失意者重新崛起的精神支柱;絕代美女西施為國獻身的壯舉也不比荊軻刺秦王來得遜色;而功成身退後投身商界的範蠡更被人稱為浙商之先驅。越王句踐臥薪嚐膽成就霸業相傳吳王闔閭打敗楚國,成了南方霸主。吳國跟附近的越國(都城在今浙江紹興)素來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國國王常允去世,句踐即位。吳王趁越國剛剛遭到喪事,就發兵打越國。吳越兩國在槜李(今浙江嘉興西南,槜音zuì)地方,發生一場大戰。吳王闔閭滿以為可以打贏,沒想到打了個敗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傷,再加上上了年紀,回到吳國,就咽了氣。吳王闔閭死後,兒子夫差即位。闔閭臨死時對夫差說:“不要忘記為吳國報仇。”夫差記住這個囑咐,叫人經常提醒他。他經過宮門,手下的人就扯開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嗎?”夫差流著眼淚說:“不,不敢忘。”他叫伍子胥和另一個大臣伯嚭(音pǐ)操練兵馬,準備攻打越國。過了兩年,吳王夫差親自率領大軍去打越國。越國有兩個很能幹的大夫,一個叫文種,一個叫範蠡(音lí)。範蠡對句踐說:“吳國練兵快三年了。這回決心報仇,來勢凶猛。咱們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們作戰。”句踐不同意,也發大軍去跟吳國人拚個死活。兩國的軍隊在太湖一帶打上了。越軍果然大敗。越王句踐帶了五千名殘兵敗將逃到會稽,被吳軍圍困起來。句踐弄得一點辦法都沒有了。他跟範蠡說:“懊悔沒有聽你的話,弄到這步田地。現在該怎麼辦?”範蠡說:“事到如今,趕快去求和吧。”句踐派文種到吳王營裏去求和。文種在夫差麵前把句踐願意投降的意思說了一遍。吳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堅決反對。文種回去後,打聽到吳國的伯嚭是個貪財好色的小人,就私下向伯嚭示好,請伯嚭在夫差麵前講好話。經過伯嚭在夫差麵前一番勸說,吳王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反對,答應了越國的求和,但是要句踐親自到吳國去。文種回去向句踐報告了。句踐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文種,自己帶著夫人和範蠡到吳國去。句踐到了吳國,夫差讓他們夫婦倆住在闔閭大墳旁邊的一間石屋裏,叫句踐給他喂馬。範蠡跟著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車出去,句踐就給他拉馬。為奴三年後,夫差生病。句踐抓住良機,為夫差嚐糞而尋找病源,此舉徹底感化了夫差。又因句踐被越臣刺傷,奄奄一息,夫差恐他死於吳國,引起麻煩,從而釋放了句踐。回到越國的句踐,放棄了舒適安逸的王宮,搬進破舊的馬廄中居住。他睡在柴草上,在房梁吊下一根繩子,繩子一端拴著一隻的豬苦膽,每天醒來,勾踐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嚐一口奇苦無比的苦膽!二十年,他雷打不動,天天如此。在大臣的輔助下,句踐對內開始著手普查人口,獎勵生育。對外,文種不斷出使吳國,進貢財寶。越國美女西施,因美豔絕倫於世,句踐將其選入宮中,並教之以歌舞和禮儀,忍痛割愛獻給吳王。

西施入吳宮後,抱著為國而獻身之誌,終獲夫差的專寵。公元前473年,句踐秘起藏於民間的三萬雄兵,一舉將姑蘇城團團圍困。此時,夫差還有五萬兵馬,卻因糧草難濟而不敢出城一戰。夫差竟想效仿二十年前句踐的求和……然而,此時的句踐早已不是當年的夫差。他有當年夫差同樣的大誌,卻已經沒有放過一隻羔羊的憐憫之心。吳國的版圖被悉數並入越國,夫差自殺而亡!嚐糞問疾,臥薪嚐膽二十年。句踐忍人所不能忍之辱,受人所不能受之苦。他創下了人類君王史的奇跡。他苦心勵誌,發憤強國,創下了以小打大,以弱勝強,以卵擊石的人間神話。臥薪嚐膽的典故被稱為中國幾千年文明史中經典中的經典。錢江潮神伍子胥相傳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吳越兩國爭霸,越國被吳國打敗了。為了保存實力,東山再起,越王句踐忍辱負重向吳王夫差求和。當時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的夫差聽信了被越國賄賂收買了的奸臣讒言,就答應不殺句踐,改為讓他入吳為奴。當時身為吳國大夫的伍子胥極力反對此事,甚至在夫差不願改變決定的時候出言教訓:“大王實在是太糊塗了!句踐卑膝求和隻圖他日反攻,大王卻看不明白他的險惡用心。如若大王再這樣糊塗下去,隻怕老臣總有一天會看到越國的軍隊反滅了吳國!”伍子胥曾助夫差的父親闔閭奪位破楚,是吳國強國的大功臣,連夫差都得尊稱他一聲“亞父”,所以夫差在一開始忍下了對他的不滿。可是剛愎自用的君王最討厭別人對他指手畫腳,漸漸對伍子胥一再地忠心進諫起了反感。尤其是句踐用千依百順的卑微態度來討好他,又向他獻上美女西施後,君臣之間的關係更是日漸疏遠。後來吳王夫差為了稱霸諸侯,決定攻打齊國,越王句踐主動提議出兵相助,他寵信的太宰伯嚭也附和連連,唯獨伍子胥認為萬萬不可,堅決反對此事。在奸臣挑撥離間下,夫差怒賜“屬鏤”劍於伍子胥,命令他自殺謝罪。一片忠心反遭如此踐踏,伍子胥怒發衝冠,不但大罵夫差昏庸無道,還囑咐兒子:“扶吾目懸於東門,以觀越兵來伐吳;以魚夷魚皮裹吾屍,投於江中,吾當朝暮來潮,以觀吳之敗。”據說伍子胥的屍體投入錢塘江的那天,正是農曆八月十八,而此後他日日駕著素車白馬驅潮而來,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為了潮神生日。有意思的是,海寧的潮神並不隻是伍子胥一個,居然還有一個後潮神--文種。原來,伍子胥死後九年,越王句踐倚仗範蠡和文種的計謀,果然反過來滅掉了吳國。可是後來文種不聽範蠡的勸告不願歸隱,又被不能共富貴的越王句踐賜了同一把“屬鏤”劍逼死,葬於今浙江紹興。文種死後,傳言潮神伍子胥憐他同命之苦,就駕潮衝開了他的墳墓,攜他共遊錢江。所以潮水來時前麵怒濤滾滾的便是前潮神伍子胥,後麵推波助瀾的就是後潮神文種。這一文一武兩個潮神生前各為其主,死後卻合作無間,一起掀起了誓要蕩平人間不平事的今古奇觀錢江潮。這一傳說表達了人們對伍子胥和文種的同情。百尺樓風雲變幻春秋時,今杭州一帶的錢塘江流域很寬,南岸到航塢(今坎山)、固陵(今西興)一帶,北岸到海寧一帶。吳越以錢塘江岩門即後之中小門為界。

岩門南邊的獅子山、美女山(當時叫黃山、赭山),其南為越國。烏龜山、白虎山(當時叫河莊山、岩門山)其北為吳國。其間岩門流域為二國之公海。句踐於公元前497年即位以後,常來蕭山巡曆--不僅常到長山種荏(一種草本植物,葉苦,故長山亦名荏山),航塢山造船場視察,而且還在美女山(黃山)建百尺樓窺視吳國動靜。吳國亦在河莊山巔建瞭望台,互相監視。不久,吳國糧船抵達百尺瀆引起戰鬥,吳王以優勢水軍在百尺樓擊敗越王,直至進攻所前越王崢。越王崢海拔354米,句踐在此駐有重兵,並用巨石擊退吳軍。然而,不久,終為吳所敗。公元前492年,句踐臣服於吳,群臣送到錢塘江邊,因臨水阻道,軍陳固陵(現西興、越王城山一帶),大夫文種來到句踐麵前,奉獻祝詞。次日水退,句踐從固陵北渡,到美女山百尺樓望海,依依不舍告別故土,去吳國喂馬,度著漫長的階下囚生活。幾年以後,句踐受盡淩辱由吳歸越,再次登百尺樓望海:隻見吳國船隻在錢塘江越國的江麵上肆無忌憚地橫衝直撞,越船舵手低聲下氣連連讓舵,還備受責難。國仇海恥,句踐在百尺樓就下了立誌複國的決心。侍從送上豐盛的飯菜,為其補養身體,句踐卻指名點菜“豬膽”,弄得國人大惑不解。回越後,他勤勞深思,臥薪嚐膽,勵精圖治。不久,句踐在越王城山西北麓,建立了越國的水軍基地--固陵軍港,該工程由大夫範蠡主持建造,它進則可以出錢塘江入太湖水係與吳爭戰;退可以憑錢塘江天塹進行防守。軍港建成後,句踐加強訓練,並於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至周元王二年(前474)先後六次起兵拒吳,一次助吳攻齊,可以說百尺樓窺吳是起了一定的作用。公元前472年,句踐在百尺樓窺視吳國水軍空虛,料定有機可乘,便在固陵港集中了水手2000人,水師官兵47000人,戰船數百艘,分二路進攻吳國,一路出海入長江,一路經錢塘江過百尺樓直趨蘇州,兩麵夾攻,滅掉了吳國。百尺樓是句踐窺視吳國和臥薪嚐膽的地方之一,幾千年來,其精神無不激勵著人們刻苦發憤,戰勝困難,自強不息。難怪後來的曆代名士遊曆於此,都會有發自肺腑的感歎。北宋“鐵麵禦史”杭州知府趙扡巡曆於此,看到這裏已今非昔比,不勝感慨,遂作《百尺樓次韻即事見懷》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