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通知一出,各村都開始暗暗比拚。
榆樹村更直接,主動找到董宴如,想要她幫忙參考下如何發展第三經濟產業。
相較於董家村的地勢平坦,大王村的水資源豐富,榆樹村因為身處山腰,地理位置交通條件不如山下最近的這兩個村子。
但是大王村的人不如董家村淳樸,所以榆樹村果斷的抱了董家村的大.腿。
對於榆樹村的發展,董宴如有點想法,但還沒來得及說出口,就被他們小團隊裏的負責土建的兩個師兄給搶了先。
師兄們最近日子過得尤其滋潤,最喜歡往山裏跑。春天的山林蘊藏了各種山珍,他倆吃得臉都圓了一圈。
吃這麼多,也不是白吃的,在榆樹村現有的茶園和花椒園的基礎上,他們倆提出打造畜牧養殖產業園。
“我看了山上多竹林,特別是出產竹鼠。這可是好東西,我同學他們那邊就喜歡這一口,說光憑竹鼠養殖,一年就能有兩三萬的收入。”
當萬元戶還是個概念的時候,年收入在兩三萬以上,對農民朋友來說無疑是具有非常大的誘.惑力。
見他們說得興起,差不多打算明天就去找鎮上申請的時候,董宴如跟負責報建的學妹對視一眼,兩個姑娘齊刷刷給他們潑了一盆冷水。
沒錯,養殖業最大的難題就是疫病的處理,竹鼠這東西,又很容易感染病毒,到時候一死就死一園子,別說掙錢了,沒把棺材本虧進去就算好的。
報建的小學妹撐著下巴,笑眯眯的說她高中同學就考去農大的獸醫專業,或許可以幫忙問問他們那邊有沒有相關的技術。
榆樹村的村長一拍腦門兒,對啊,他們村也有農大的技術指導員在,雖然植物跟動物不是一個專業的,但請老師幫忙谘詢下應該也沒問題吧。
董宴如當機立斷,讓小學妹聯係她同學,再叫村裏的孩子幫忙跑一趟,去實驗基地那邊請老師過來聊聊。
實驗基地跟他們村離得不遠。
老師和同學們偶爾也會來村裏買點生活物資,或者晚上散個步過來跟村民們聊聊天什麼的,關係還不錯。
聽到這邊有事兒想要請教,老師也沒計較為啥不過去找他,樂嗬嗬的跟著村裏的小孩兒們到了老倉庫這邊的辦公室。
他們農大也有相關專業,可惜得到消息的時候晚了一步,董宴如這個小團隊都滿員了。
過來的路上邊走邊看,兩位老師還中途停下來觀察了下他們在路邊種植的景觀類植物。
等到了辦公室裏麵,聽了榆樹村村長的訴求後,兩位老師表示一點問題沒有,他們回去就跟動物學那邊的老師商量,看能不能派個指導團隊到榆樹村幫忙。
學生們都需要實踐,而學校能提供的實踐機會並不多,如果能有老百姓主動要求,他們當然會幫忙,甚至還能協助對方申請相應的養殖戶補助。
說完了榆樹村的事兒,其中一位老師轉頭看向董宴如,笑眯眯的問她還需要人手不。
董宴如拿不準老師的意思,把求救的目光投向了他們辦公室裏,年紀最大的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