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鋼旗下小三產的業務基本上都是浦鋼提供的,一旦浦鋼不提供這些業務了,這些小三產就必須要去市場上找業務,而以它們的人員配置和管理方式,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條。到了那個時候,他們還是會成為新浦鋼的負擔,跟現在沒有什麼區別。
白宗毅連忙說道:“包區長,你誤會我的意思了。我並沒有說不管這些小三產和小實業,離開浦鋼以後,這些小三產、小實業自然也是要進行改革的,但是我們不能操之過急,而是應該徐徐圖之……”
包飛揚搖了搖頭:“白總,我們當然不需要操之過急,但是也必須隻爭朝夕,否則這些小三產、小實業脫離浦鋼以後,經營狀況得不到改善,員工的收入得不到保證,我們也無法向大家交待。所以小三產、小實業的改製工作必須同步啟動!”
白宗毅聽了直皺眉頭,在他看來,小三產、小實業的改革就是一個雷區,碰了是會爆炸的!
不過,包飛揚的話也讓他無法反駁,勞動局副局長陳廣同說道:“小三產、小實業要不要改製、改製節奏如何,這個需要市裏麵決定。我們今天這個會議隻討論人員安置工作的方向、方針和原則,不管新浦鋼怎麼做,肯定會產生一些富餘人員,小三產、小實業要進行調整,同樣會存在這方麵的問題,我們還是按照可能出現的情況,逐一討論可以采用的方法……”
有些決策問題,並不是這個會議上的與會人員能夠做出決定的。而人員安置工作又需要做在前麵,所以他們隻能夠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不同的預案,然後讓上麵選擇。
陳廣同說道:“根據以往的經驗,類似的情況,一般來說對富餘人員的安排采用的方法包括調動轉移,就是將一部分人調到其他單位去,調動轉移不涉及員工身份的改變,相對比較簡單,不過在當前的形勢下,能夠接收員工的企業並不多,甚至可以說基本上沒有,因此除了部分管理人員可能調動之外,也隻有極個別員工有這個機會,所以這個辦法大家就不要指望了!”
“調動轉移之外,還有下崗待業、提前內退、身份買斷等辦法,其中身份買斷可以通過買斷工齡的方式,買斷工齡以後,員工與浦鋼徹底脫離關係,保險進入社會保障係統,自己解決就業問題……”
買斷工齡也是國有企業解決員工問題的一個常規辦法,在企業裁減冗員,或者改製被收購,甚至停產倒閉的時候,經常通過這種方式,一次性解決員工的身份問題。買斷工齡的優勢很明顯,就是可以打破過去的鐵飯碗,將冗餘職工推向市場,自主求職,從而減輕企業的負擔,但問題也很多,最大的問題就是需要大量的資金,對企業、政府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大的負擔。
所以在這時候買斷工齡確實還存在較大的爭議,實際上國家並不支持這種說法,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經濟補償,這跟日後勞動法完善以後,企業解除勞動合同,需要按照工齡支付n+1個月的經濟補償的形式差不多。
買斷工齡嚴格來說就是屬於“解除勞動合同的補償”,不過華夏國公有製企業早期實行的是固定用工製度,也就是說一旦某個人成為企業員工,從此就是企業的人,一直到死,從工作到生活,生老病死,全都是企業的事情,這就是所謂的鐵飯碗。鐵飯碗理論上可以提高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穩定職工隊伍,但久而久之,也容易造成員工不思進取,得過且過。
改革開放以後,對國有企業的改革一直都在嚐試中進行,從擴大企業自主權,到利改稅、推行經濟責任製,再到推行承包經營責任製,然後是從九三年開始的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的嚐試。而在員工這一塊,也從固定用工,開始向合同用工轉變,比如現在的浦江鋼鐵,大多數員工都簽訂了所謂的勞動合同。
不過,這些所謂的勞動合同大多流於形式,企業還是沒有辦法根據需要裁汰冗餘或者不合格員工,並沒有改變國有企業員工終身製的特點。實際上這些員工還是終身製的,根據合同到期解聘,這是不可能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