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宗毅說道:“能不能采取另外一種方式,就是新浦鋼歸新浦鋼,但是在新浦鋼之外,我們再成立一個實業集團,將老浦鋼的小三產、小實業全部置入這個實業集團,統一管理、發展,對具備條件的,逐步進行改製?這樣更有利於員工安置工作。”
對浦鋼的搬遷新建,以及老浦鋼的處置,市裏麵也有幾種意見。其中主流的意見就是像白宗毅剛剛說的那樣,新浦鋼作為新的公司,采用新的管理製度,老浦鋼這邊一邊拆一邊改,老浦鋼的牌子還放在那裏,不作變化,老浦鋼所屬的小三產、小實業也逐步進行改製。
這種做法的好處是可以盡量減少浦鋼搬遷的阻力,按照這種方案,老浦鋼依然存在,隻是鋼鐵部分搬走,其他部分保持不動,那三產和小實業的員工也就沒有理由提出異議。
但是在包飛揚看來,這種做法就是自欺欺人,離開了浦鋼的小三產、小實業根本沒有生存下去的能力,遲早會破產。而且未來也證明了,像這樣的小三產、小實業,個體、私營企業更加靈活,當然,不管是哪個行業,都有巨頭存在和形成,浦鋼的這些小三產、小實業也是如此,但它們成為巨頭的可能性太小,除非包飛揚願意花費大量的精力在上麵。
所以,從過去的實踐來看,公有製的小三產、小實業效果並不好,放開以後,卻能夠搞活。
包飛揚更傾向於借著浦鋼搬遷這個機會,直接將浦鋼旗下的小三產、小實業全部放開,能賣的都賣掉,能轉製的盡量轉製,如果不改的話,這些企業變好的可能性也非常低。
相比之下,白宗毅更傾向於保守一點,先維持這些小三產、小實業的情況不變,另外組建新浦鋼,然後再逐步改善這些小三產、小實業的經營情況,或者進行改製。
這樣一來,可以減少浦鋼搬遷的阻力和變數,白宗毅說道:“改革不能夠操之過急,尤其是在新浦鋼建設的關鍵時期,如果大規模進行小三產、小實業的改革,要解決這一萬多名員工的安置問題,稍有不慎,都會引發激烈的反應,會對新浦鋼的建設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白宗毅倒是不反對對小三產、小實業進行改製,不過他認為沒有必要操之過急。
包飛揚搖了搖頭說道:“這些小三產、小實業,原本就是為浦鋼提供服務,或者周邊的小實業,現在浦鋼的鋼鐵業務搬走以後,這些小三產、小實業也就失去了他們賴以生存的根本,隻有改革才能激發他們的活力,否則就隻能不死不活地等死……”
包飛揚說的話很重,但實際上大家都知道他說的是實話,小三產、小實業現在是什麼狀況,大家都很清楚。說白了,這些小三產、小實業,有的剛開始還是為了企業提供配套的服務,或者為企業擴大了業務範圍,但是到了後來,基本上也就成為企業安置富餘人員的地方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搞增強企業自主權、搞承包經營、現代企業製度,一方麵浦鋼要裁汰冗員,往往將年紀偏大、缺乏技能的員工塞到小三產、小實業,另外一方麵,為了照顧員工,往往將他們的配偶、子女安排進這些企業,造成這些企業的冗員狀況越來越嚴重。甚至很多幹部和關係戶的家屬被掛職到小三產、小實業吃空餉,成為吃空餉專業戶收容所。
不僅僅如此,小三產、小實業還是不勝任工作的幹部的收容所,國企裏麵,管理製度僵化,能上不能下,很多中層幹部不管以前是如何成為幹部的,上去以後,不管是無法勝任工作、完不成業績、出現經營火安全之類的責任事故,又或者出現作風問題等等,明明不適合擔任幹部了,卻不會被解職或者降職,有的繼續屍位素餐,有的則安排到旗下的小三產、小實業繼續擔任級別相同的幹部。所以小三產、小實業的領導往往數量眾多,有的單位甚至出現領導比員工還要多的情況。而這些領導幹部不但維持著原來的福利待遇,還掌握了相應層級的權力,以這種幹部的工作能力,可以想象他們會將企業搞成什麼樣子!
某種程度上來說,現在的小三產、小實業已經大部分淪為垃圾站。主體企業不要的幹部、不要的員工、不好處理的關係戶,統統放到小三產、小實業。一些小實業甚至還要承擔主體企業的虧損和錯誤……